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开展小学督导评估,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内涵不断发展,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学校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而内涵发展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可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抓好课堂改革、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创新发展。深化小学督导评估,使学校内涵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发展是涵盖个人发展、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以及组织发展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系统,而组织发展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根本保障和依托。已有关于高校教师组织发展的对象、内容、组织形式和类型等理论为教师组织发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校教师组织发展工作需要在顶层设计、发展战略、政策制订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促进策略,以促进高校教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人事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把握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以人事工作的改革、创新和突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农业文明时代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加快高职院校发展步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关键在于科学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具体而言,应当改变高校指令性发展、无目标发展、模糊发展和紊乱发展等传统发展方式;正视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环境,正确认识战略规划在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资源配置、文化创新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抓住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和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充分进行战略研究、全员参与、系统规划,实现在学科结构、工作机制、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战略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它对于完善企业管理,用科学的手段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克服盲目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探索和历史实践的核心,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历史经验集中展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谁来保证发展"为主线,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制胜法宝,坚持整体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发展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四个方面发展经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的百年历史经验,对于启迪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智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师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快综合改革和发展。既要明确总体改革和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坚持地方性、科学性、应用性、开放性,又要选择合适的改革和发展路径,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式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跨越式发展思想。邓小平的跨越式发展思想围绕着人本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问题而展开,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构成了邓小平跨越式发展思想的逻辑基点和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涵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①。学生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就一定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学生往哪些方向发展?是哪些学生发展了?有多少学生发展了?有多少学生做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发展”上了,我们应思考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策略、发展的层次、发展的幅度、发展的个性与可持续性。只有正确地、适当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最大化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语文课堂指导。一、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我赞同美…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和区域现代化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和浙江的发展说明了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又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但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现代化发展是有实现条件的,即高等教育和区域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形成应该是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过程。未来,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前景和责任是,高等教育要从仅仅适应社会发展转变到全面发挥适应、促进、指导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的发展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所构成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涉及发展目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发展等基本问题。发展目的就是为谁发展的问题,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回答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和平发展解决发展的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不同的发展观将产生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创造性应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核心内容。邓小平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质、发展主题、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观,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破解新的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发展的理论体系,发展赋予它鲜活的理性禀赋和不竭的生命力。它缘起于探索发展道路,形成于实践发展策略,丰富完善于改革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只有用发展视角和分析方法才能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其内涵、特色和价值、地位,更加科学地运用它来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城乡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统筹发展、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应坚持协调、全面、系统和多元化的原则。重庆是“大农村”、“大城市”、“大库区”和民族区相结合的特殊直辖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力较强,城乡差距相对严重,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比较繁重。本文拟以重庆市区县统筹为例,应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存在差异的关键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揭示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包括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机会、发展手段、发展道路和发展的评价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