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反思语文"教材编制观"指导下课堂教学的"迷渡寻津"语文"教材编制观"一般指教材内容的选择观、教学单元的组成观、单元之间的序列观等。当代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大多选择以选文来编制教材,选文多力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文质兼美,特别强调语言典范,又追求学生可以受到审美熏陶和思想教育等;教学单元的组成,分为"能力体系、文体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教育学报》2003,(12):12-15
本研究通过纵向梳理的方式 ,就解放后我国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历次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关于“文质兼美”选文标准的一贯制进行了反思 ,得出不能唯“文质兼美”而“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苏培成先生的语文课程知识观提出不同意见,坚持强调“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的掌握为知识的运用”、“变单维取向为三维取向”是语文新课程正确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4.
滕化淝 《现代语文》2010,(7):146-14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四个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此处的范文即选文。我国的语文教材历来是由选文做主导,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虽然也自成体系,但离开了选文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奉行“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力求工具性与人文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对选文的要求是“文质兼美”:选文的语言表达要规范优美,语文要提供合乎语法规范而又生动形象的典范性语言材料,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语法规范、修辞技巧等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选文的思想情感要向善、向美,语文中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语文的阅读是要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唤醒、思想的滋养、精神的洗涤、审美的熏陶,立足学生成长本位,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审视,"用什么去教"的语文教材内容观混淆了语文教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阉割了教材,陷入了肢解选文、各取其用的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泥淖.其根源在视语文为"工具"、"虚器"的传统哲学.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材内容确乎是指"教什么",而非"用什么去教".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言学的观点.内在意义的具体实现.必须借助外在的语言形式。就语文教材而青,语文知识的阐述、选文的表达、练习的设计、提示与导语等内容要素.都要借助教材语言来实现.教材语言是教材内容的载体与表现形式。语文教材赖以存在的真实形式首先只能是它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8.
周平  杨广收 《文教资料》2007,(9):162-163
“文选型”是我国语文教材编撰的主要策略。王荣生在《语文教育展望》及《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均提出对“文选型”语文教材的选文加以类型鉴别的观点,颇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对中外母语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教材编撰的角度,将“文选型”语文教材的选文区别为作为课程内容的“定篇”和作为教材内容的“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并对这四种选文类型的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作了具体的阐释,不仅为语文教材编撰策略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语文教学实践也有多方面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青民 《学语文》2010,(4):29-30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关键词“语文教材”、“选文”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对教材选文研究的文章不少,但从选文作者的构成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一篇也没有。笔者通过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7—9册)作者构成进行分析,提出“多”中的“少”这一问题,即:新教材体现出新出现作者多、外国作者多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名家少、女性作者少等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王荣生先生根据文本的特性,将语文课本上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类,认为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语文教学价值和功能。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并没有明确的功能分类,基本上都是以“例文”的身份供师生使用的(当然,教师自己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对选文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从不同侧面发挥不同选文的教学价值和功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也说明了绝大部分选文都是以“例文”的身份进入教材的,是为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概念、方法、策略、态度服务的,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为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例文的最大教学价值和功能,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当代语文阅读教材选文标准问题提出了从适合于学生心理发展、社会生活变化、历史文化传承需要的“三位一体”多元化选文标准观。同时对依此标准进行选文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工作中介、活动对象和教学凭借”。“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和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用什么去教学这个应该教的东西”)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进入语文教学内容的范畴,但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费蔚 《小学语文》2008,(1):57-59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学内容有过较为精辟的阐述,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相比于先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单元结构、知识体系和选文内容上均有所创新。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选文在部编版教材中略有变动,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选取的作家较少,不利于学生现代文学史观的形成;选文偏向传统小说,不利于学生现代小说观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4本文提到的“实验课题”指的是2002年9月由中央教科所审批并立项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教学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大语文观为背景,力求通过“四变”(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能力培养)、“四走进”(即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四对话”(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四学会”(即学会自学语文…  相似文献   

16.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被认为由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编撰而成,渗透了当下对语文学习观最全面、深入及最新的认识与理解。在先前学者对语文学习观研究的基础上,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从语文的性质、语言、思维、知识本质等维度探寻一种崭新的语文学习观,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期望这样的语文学习观及促进策略能帮助教师把握教材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理念、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掌握选文本身。作为“例文”的选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  相似文献   

18.
张昆 《文教资料》2013,(14):27-28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观涉及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语文教材的编选和使用等各个方面。他在语文教材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为当今语文教材建设,特别是教材选文的编选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深入研究叶圣陶的教材观,以此指导教材选文系统建设,可以确保选文文质兼美,同时又便于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习得与训练,也便于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20.
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这些教学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