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和平崛起”和“韬光养晦”是一脉相承的外交体系,“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前奏和根基,和平崛起是“韬光养晦”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是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发扬光大。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力基础,绘制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模式.构建了和平条件下中国崛起的外交框架。  相似文献   

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的视角简要论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动力,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要求,进而阐明了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崛起既是中国之诺,也是亚洲之幸和人类之福;提出了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来推进和加快中国和平崛起的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思想,包括阐明和平与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时代主题,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奋斗目标、系列战略与策略;结合新时期特点对中国和平崛起提出几点理论思考,即和平与崛起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维护国家统一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韬光养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央领导集体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一个极其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理论,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央领导集体建设思想。邓小平的中央领导集体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时代的折射。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时代性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特征。时代主题的转换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邓小平正是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理论基础,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是时代的折射.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时代性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特征.时代主题的转换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邓小平正是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理论基础,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理论体系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发展的产物。因此 ,让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邓小平理论的继承性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历史原因 ,这些正确的理论没能得到实施 ,没有很好地实践。邓小平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之一 ,这些…  相似文献   

8.
和平崛起战略是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的战略选择,这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它是建立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体现了新的领导核心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崛起会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会不会在世界上到处争抢资源,会不会在固资源短缺所引起的世界性伤口上再重重地撒上一把盐。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只要坚持不是以物质消费为中心而是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那么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就会是适可而止的,它追求的必然是生活的质而不是量,而当它发现,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损害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自觉地去调节开发利用资源的数量与方式。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这些中国的领导人正一步一步地突破以消费为中心,使中国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这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最强有力的保证。中国的新的领导集体差不多是同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平崛起”的概念的,这两者本来就是一套完整思路中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中国领导人所倡导的致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致力于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如果要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而倘若坚持这种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战略,那么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和平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和平崛起的道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既参与全球化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靠对外扩张和军事对抗崛起,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各国实现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和平是当代世界一大主题的理论,是我国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将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我国国际斗争的主要方向;和平共处原则的流畅发挥,不仅妥善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找到了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道路;邓小平虽不曾明确提出过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邓小平的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发现“和平崛起”理论的真谛,他是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最早倡导者。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同时它又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和扬弃。文章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先富与后富、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方面考察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浪潮汹涌彭湃之际.邓小平高瞻远瞩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把坚持社会主义与参与全球化统一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和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进入新世纪,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和平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把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并将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向往和实践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苦探索,我国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苦探索,我国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谦谦 《文教资料》2011,(7):111-112
对于邓小平理论,单纯从政治视角或军事视角研究的不在少数,但从军政关系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还比较少。而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作为邓小平军政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迫切。这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军政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军政关系思想为依托来研究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  相似文献   

19.
“和”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中。以毛泽东、周恩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战略性问题,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树立新安全观,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战略思想。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和平外交理念也不断得到丰富、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比较中国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和平崛起为契入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新战略的内在深层次动因既在于新的领导集体对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传统民族文化理念的全新诠释与灵活运用。也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