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线考试系统中主观题自动阅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有关在线考试系统的阅卷系统,分析主观题人工阅卷的思维习惯。根据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理论和单向贴近度的理论,设计一个关键字匹配和关键字贴近度匹配相结合的主观题自动评分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考从2005年起进行无纸化阅卷,将考生的答题卡进行扫描,客观题由计算机阅卷判定分数,主观题采用网上人工阅卷判定分数,无论采用人工阅卷还是计算机阅卷方式,考生主观题的得分都是评卷教师判定的,评卷教师评卷时基本上都采用“踩点评分”的评分方式,即考生主观题的解答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合理的知识点,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必要的运算,得到正确的结论,评卷教师对考生答卷上的每一个正确的过程进行评判给分.考生在答卷时若能按照解题过程规范化答题,才有利于阅卷教师公正判分,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上阅卷,顾名思义,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通过评卷人对计算机网络上电子化了的考生答卷进行评分。阅卷时,客观题部分直接采用计算机自动对考生的填涂点进行识别并对比答案给分;主观题部分按题目切割成一个个图片(图像文件),由阅卷人员直接对这些图像进行评分。网上阅卷是把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以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为目的,最终实现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河北省高考英语首次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有着传统阅卷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网上阅卷能够严格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保证阅卷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地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河北省高考英语网上阅卷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河北省高考英语首次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有着传统阅卷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网上阅卷能够严格控制主观题评分误差,保证阅卷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地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6.
物理试卷中主观题设计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题是指试题的答案完全由答题者给出,命题者提供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教师根据对评分标准的理解,通过人工阅卷进行评分的试题形式,此类试题在评分时受阅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客观性试题的答案已被明确给出,答题者只须从中作出  相似文献   

7.
一、网上阅卷的原理网上阅卷,又称无纸化阅卷,是一种新型的阅卷模式。它以电子扫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控制主观题评卷误差,实现考试公平性原则为目的。在网上阅卷系统中,教师不是对考生的原始答卷直接评分,而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对电子化了的试卷评分。答题纸由各考场上交后,先由专用的高速扫描仪扫描,在此过程中,客观题由计算机迅速地自动评阅,主观题答案则扫描成图片,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上。然后,由网上阅卷系统为每位考生生成一个密号,将考生图片和密号对应后分发给至少两位不同的教师评阅,同时,系统密切监视教师对考生的评分情况,…  相似文献   

8.
谢建华 《课外阅读》2011,(8):230-230
一、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因高考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只阅主观题,因此,在这里,我只谈谈在主观题阅卷中碰到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9.
作者引入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的概念来衡量人工阅卷中的得分点,利用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过程来模拟人工阅卷的给分过程,设计了主观题的自动阅卷算法,并在系统中灵活设置了人工阅卷模块,构建了主观题网络考试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作者引入模糊数学中贴近度的概念来衡量人工阅卷中的得分点,利用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过程来模拟人工阅卷的给分过程,设计了主观题的自动阅卷算法,并在系统中灵活设置了人工阅卷模块,构建了主观题网络考试系统。  相似文献   

11.
李桂梅 《考试研究》2009,(1):94-102
本文通过对HSK(改进版)[中级]的三份主试卷进行因素分析,认为HSK(改进版)[中级]主试卷考查了综合运用语言的一般能力,较好地体现了HSK的改进理念,符合语言能力本身的特点和语言测验的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  相似文献   

12.
专题学习网站中网上作业与在线考试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评价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效果,是建立专题网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论述在专题网站中建立网上作业与在线考试系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网上作业与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在Windows 2000 Server平台上,采用ASP技术及ACCESS 2000数据库开发的,实现了网上布置作业、网上提交作业、试题静态或动态组卷、自我测试、在线考试、自动评分、成绩总评等功能.本设计方法为学生自我检查对专题的掌握程度及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测评带来很大方便.  相似文献   

13.
从基于"知网"的句子相似度计算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文字类主观题批阅的自动阅卷系统,并用文中阐述的理论观点实现了这个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J2EE的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它具有数据库设计、题库管理、系统管理、考试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能实现选题组卷和阅卷.  相似文献   

15.
以燕山大学教务管理的实践为背景,探讨了从题库、阅卷、学籍管理、教学计划、评价等环节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产生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的试题库系统具有通用性、智能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网络试题库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试题组卷模块、阅卷管理模块、消息管理模块和评测与分析模块.利用本系统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进度进行自测,教师能够根据出题策略生成需要的试卷.  相似文献   

17.
匡定科举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是科选是否公允的关键,历代有识之士在不断地探讨这个问题。“熙丰新法”间王安石颁布了《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推出了根据儒家经典阐释义理的“经义式”作为答卷形式和评判标准。《三经新义》与“经义式”的出现,可谓科举史和经学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从此义理之学代替了汉唐以来的“传注经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对于科举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孜孜追求。但是,对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匡定又造成“科举之业盛和文化学术衰”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8.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对中考命题质量进行分析,可以排除抽样干扰,准确评估试题的难度,客观精细地描述试题的区分度,评估整套试卷和各试题对学生能力估计的精度,查找赋分标准和阅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自动阅卷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并且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有效工具,但试卷中的Office操作题对应的文档的信息量巨大、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很难用普通的文档对比法来实现对这些操作考试文档的评分.针对这一难点,基于VBA针对Word、Excel、Power Point的操作题给出了自动阅卷评分算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tests the use of computer‐assisted grading rubrics compared to other grading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grading processes for subjective assignments. The test was performed on a large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course. The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treatment groups based on the grading method.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by the professor's time to grade the assignments; effectiveness was measured by a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puter‐assisted grading rubrics were almost 200% faster than traditional hand grading without rubrics, more than 300% faster than hand grading with rubrics, and nearly 350% faster than typing the feedback into a 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also seemed to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 computer‐assisted grading rubric did not negatively affect student attitudes concerning the helpfulness of their feedback,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y received their feedback, or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method by which they received feedba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