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怎么吃? 在一定程度上要食物多种、样样都吃、注意适量、掌握好度,怎么吃是十分关键的: 1.要适当限食 “饭吃八分,不找医生”,这是几千年来长寿老人的经验总结。世界长寿会议上报告:对10万只白鼠经15年长期比较研究得出结果:限食组(平均寿命36个月)比饱食组(平均寿命24个月)寿命增加50%。白鼠一个月相当于人的三年,照此推算,  相似文献   

2.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3.
一、钓点选择 鳗鱼一嗜荤腥,二好穴居。江河鳗鱼主要以螺蛳、小鱼、蚬、虾为食,这些东西在桥墩、沉船、修船厂与废弃的渡口或久泊的船下和岩石密集处最为丰富。仔细观察一下,桥墩、久泊的船底等处螺、蚬密附,许多小鱼、虾流连其间吃其中的微生(细)物,无疑是鳗鱼的富足“粮仓”。同时,桥墩附近、久泊船下石头堆集处,洞隙众多,特别是那沉船船舱,四周“铜墙铁壁”,当中间隔互通,“天然”屏障非常理想,更是鱼儿安居的好去处。这些地方鳗鱼食充裕,住安逸,还便于防御天敌,故是它们的藏身之所。  相似文献   

4.
【饮食勿偏】“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博食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博食是获得各种营养素使营养平衡的保证。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物”。我国古代医著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博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的高度重视。博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适当辅以包括肥肉在内的多种动物性食品。【食宜清淡】“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饮食有时】“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  相似文献   

5.
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孙思邈认为,饱食可结积聚之痰,多饮可酿痰癖之患, 故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而端粒DNA序列是寿命生物钟所在。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5)
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的三大九龙壁。北京故宫、北京北海、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为中国龙壁之最。其主色调分别寓意:黄色(故宫)“黄袍加身”;蓝色(北海)“四海升平”,红色(大同)“鸿运当头”。  相似文献   

7.
桃子性温,味甘酸,能消暑止渴、清热润肺,有“肺之果”之称,适宜肺病患者食用。桃子果实营养丰富,尤其铁的含量较丰富,是缺铁贫血患者的理想食疗佳果。此外,桃子含钾多,含钠少,适宜水肿患者食用。炎夏食桃,可养阴生津,润肠燥。不过,桃虽好吃,但不可多食。李时珍曾说:“生桃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疖,有损无益。”常言“桃养人”是指食桃要适度,恰到好处,但鲜桃不宜贮藏。多吃桃子容易上火,凡是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宜多吃。  相似文献   

8.
陈根远 《收藏》2007,(12):122-124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出身东南名门望族。唐代杰出书法家,其书胎息智永,尤工真行,法度严谨而出之从容,圆融遒逸,风神萧散。据传,唐太宗从虞世南学习书法时,唯感“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jiǎn)字,便将右边戈部空下,后虞世南补上,太宗以为得意之作。魏徵见之,赞:天笔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今仰观圣迹,惟戬字“戈”法逼真。太宗所后,叹服不已。  相似文献   

9.
王浩然 《收藏》2010,(3):104-108
缂丝(英文K’o-ssu,Chinese Silk Tapestry),亦称“刻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丝织品。因“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它所使用的机器是平纹缂丝机,采用的最基本的织造技法是“通经断纬”。  相似文献   

10.
周天搬运功     
周颂南 《武当》2008,(1):49-50
周天搬运功,是运用点穴、推拿、按摩等方法,使后天气(谷食之气)与先天气(丹田元气)合而归一,酝酿生聚。然后,以经络为通道,以呼吸为动力,以意念为主宰,引气从脉,进行周天运转。“气会膻中,腑会中脘”,即谷食之气聚会在膻中,六腑运化之门在中脘,又中脘乃胃之募穴,胃乃运化谷食之场所。因此,运用点穴法开启膻中与中脘穴,使谷食之气、脏腑之气沿任脉人丹田与先天元气汇合,再运用按摩术使汇合的先后天气旋转凝聚,从而“生药”、“结丹”。用后天呼吸以生火温煦先天真气,使丹田如炉中火,渐生温暖热感。待到丹田力足,再以呼吸、意念与导引相结合,使气人经脉,往返运行。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种饮食方法均益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寿高10岁,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腠”的定义为“气之所辐辏(xou)谓之腠”。腠为阳,指孔穴,就是肌肉内松开的地方。我们吃猪肉时会发现,皮和肉之间有一层筋膜,该筋膜就是腠。  相似文献   

13.
张渝 《收藏》2008,(1):88-9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名句。不知是因了方济众先生(1923-1987年)的《食野之苹》一作的精妙,还是出于对《诗经》的偏爱,我写下了“呦呦鹿鸣”这个题目,并以此描述有着鹿的善良,也有着鹿的惶恐的方济众先生。  相似文献   

14.
手筋发现法     
问题图(黑先):围棋中,提子前的“叫吃”是对攻时的基本要素。有时会出现直接叫吃时无法吃住对方的棋子的现象,我们把这种叫吃称之为“俗手”。本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三说     
梅墨生 《武当》2009,(7):12-14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一气(元气)之动静(元神)也,以腰腹(中极)为体为用,是养气充气而修命,进而以元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元神运元气,是修性,故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须说明,上述所言,是太极拳之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吃出健康,吃出长寿,是现代“吃文化”赋予一日三餐的新内涵。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本文告诉你一招:择优而食之。  相似文献   

17.
饮食不科学常常引发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富贵病”,我们应该学会科学的饮食方法,避免疾病,吃出健康。(1)营养要平衡:摄取的各种营养素比例要恰当,摄入量与机体需要量保持平衡。所需热能与热能来源配比平衡,氨基酸平衡,脂肪酸平衡,酸碱平衡,维生素平衡,无机盐(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平衡。(2)食深色食品:一般来说深色的天然食品营养价值高,所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无机盐多,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常吃淡色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淡色的蔬菜、糖(精制砂糖)、盐(精制的盐)、精面、精米等。(3)品种要多样:…  相似文献   

18.
掌握捉的片断论 凡走子后能够造成从下一着开始,运用连续互吃交换的手段得子者,是“提”。(07规则》试行本中对“捉”的判断原则中又提出,预计能够通过完整的互吃(吃子的子立即被对方反吃,而非各吃各的子)交换过程得子。那么什么是“完整的互吃”呢?任何版本的棋规中皆无解释。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笔者抛出“捉的片断论”这块砖,愿与裁判界同仁及天下棋友共同研讨之。  相似文献   

19.
优化三餐水果沙拉是理想的早餐,建议将甜的(如香蕉、无花果、樱桃)与酸的(如菠萝、柑橘)水果分开食用。最好不以白面包为早餐,因为它会产生胰岛素,胰岛素可分解血液中的糖分,使你很快又想吃甜的东西。也不要将白面包和油脂(如黄油、奶酪)一起吃,面包的“最佳搭档”应是沙拉。草莓是一种健康美食,最宜于初夏早餐食用。它的热量低,又含有丰富的VC,常食可以清理人体内的“垃圾”,促进新陈代谢。柠檬也有异曲同工之效,不仅富含VC,还拥有胡萝卜素、黄酮、柠檬素、香豆素等50多种抗癌的化学物质。中晚餐唱主角的应该是蔬菜,…  相似文献   

20.
川味泡菜鱼     
中国有句俗话:“玩在苏州吃在川,巴蜀儿女多食仙。”的确,四川人好客,又好吃,谁下厨都能做出自己最拿手的家常好菜。尤其我们钓鱼人,学会了钓鱼,更学会了做鱼。今天,我就将自己常做常吃的“川味泡菜鱼”烹饪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外地他乡的客人,蜀川故土的朋友都来做,都来吃,都欢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