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是通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其确定的义务来体现的.那么,中小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义务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确立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形成了区别于成年人犯罪的处置体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矫治措施仍是将其集中在相对固定且封闭的场所进行管理,尚缺乏独立、协调、统一的教育矫正机制.社区矫正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行之有效的行刑社会化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符合对未成年犯行刑的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的国际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其具有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劣化、涉案类型相对集中、犯罪目的模糊、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方式集团化、犯罪技术智能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做到: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收集信息,及时矫治未成年人不良心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道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建立完善的教育辅导、治疗体系;有效打击、妥善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日渐上升,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多数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处于学校教育阶段,因此做好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预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在概括性的探究了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预防策略,对于有效减少末成年人犯罪率、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预防和矫治。”这一规定,指明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一、“教育和保护”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是“教育原则”和“保护原则”的合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1.教育原则 本处所指“教育”,主要是指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目的和要求,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施以正面的引导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和培养过程。未成年人的正确思想并非先天生…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社会各界必须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重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帮助未成年人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教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教育的概念,从犯罪学理论的角度,强调了法律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地位,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教育的核心是法律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持续上升、低龄化等八个主要特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是:社会错误价值观的泛滥和影响;家庭教育失误和家长监护不力;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口;政府防范措施未完全到位。其主观原因是:认识水平低、分不清是非;不懂法和法制观念淡漠;好奇心畸形发展,明知是违法犯罪的事也要去试探;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七项对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制定地方性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保护工作,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加大德育工作在考核、升学中的权重;制定《法制副校长工作条例》;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结合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在其不良行为发生前进行预防,对已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矫治。 一、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发育成长中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阶段已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活动和抽象思维活动,且大多已从家庭教育转到学校教育,已进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性强、强制性较大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社会化过程。学校要抓好预防犯罪的教育工作,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规定,学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1.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的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不良行为是消极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不良行为的恶性发展,可能导致犯罪行为。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教育。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的状况,本文从家庭、学校及社区三方面来分析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这三者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责任,力求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8.
各市教委 ,沈铁、东电教育处 ,辽油教育培训部 :未成年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维护社会稳定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 ,国家于1999年颁布并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的实施 ,必将对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部去年专门发出了《关于组织学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的通知》。现结合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特别是学习贯彻《人民日报》今年2月12日…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20.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的缺陷,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作用。只有加强对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构建起预防犯罪行为的主观条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