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2.
吴昌硕是金石画派的开派鼻祖,其作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以篆籀笔法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继承文人画传统之时,又将金石之气注入其中,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3.
晚清篆刻是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继邓石如探索的"印从书出"的延续和发展。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等不仅沿着"印从书出"的路子在向前走,还开启了一条"印外求印"之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浅谈吴昌硕先生的花鸟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意画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完整地传达中国美术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再现中国人的美术发展观。吴昌硕先生的写意花鸟画,深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加之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文人画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画家画是唐宋时期中国绘画的主流,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个性凸出,传习之风亦盛。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作画却由来巳久,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6.
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绘画美学思想虽然突破了明清复古派文人画柔媚的审美趣味,但同时也剥落和舍弃了文人画"韵"、"逸"等审美品格,这样易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导向显露和霸悍。  相似文献   

7.
“新文人画”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个画家群体或一两个人的突发灵感而产生的,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积淀,经过近代社会上百年的积累而进发的一种意识潮流,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后后现代的“新”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与"院体画"体现了中国绘画史中两种最为重要的绘画审美思想与艺术创作形态,对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也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审美内涵。"文人画"观在明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意义转变以及近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涵义拓展,体现了其审美内涵的时代发展特征。"院体画"则是伴随着封建社会宫廷画院的产生出现的,有其鲜明的绘画风格特征与时代审美内涵,但是"院体画"的说法在当代已经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9.
如今多将"文人画"与"士人画"等同而言,解释为与画院画相对立的一种绘画类型,这其实是一个偏见。"士人画"与"文人画"的创作主题、核心思想、评判标准都存在许多差异,两者应是相对独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明末沈颢以语段式体例写出绘画论文《画麈》一篇,以文人、行家分别南北宗,崇南抑北。南画的尚韵、尚节奏、尚简之风是其审美理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解     
文人画不等于中国画,它是中国绘画历史和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国画也不等于文人画,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出现的绘画类别的总称。文人画作为艺术是了不起的,但本质上是脆弱的、充满消极的逃避思想的东西。笔墨游戏的中国画最多千余年,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应该可以以万年计。  相似文献   

12.
吴昌硕(1844—1927年),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今属孝丰县)。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他出身于清末一个书香门第,一生基本上是在坎坷磨难中度过的。他饱经世事,到晚年诗书画印融合贯通,独创大写意画新风,是中国近代画  相似文献   

13.
胡蓉 《华章》2011,(25)
提到中国古代艺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这些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中国古代艺术为本位,从其艺术本身的特征出发,参考当今世人对艺术的理解,发掘古代艺术教育资源对今天的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是我们能够更好的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领悟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文人画最充分地展示了笔墨情趣和线条美。本文认为,文人画的线条美表现在三个方面:神采飞扬、删繁就简和以书入画。文人画巩固了对线条美的追求,强化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传统,并促成了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转向笔墨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画家画是中国唐宋时期绘画的主流 ,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 ,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 ,个性凸显 ,传习之风亦盛 ,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 ,作画却由来已久 ,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16.
黄牧甫与吴昌硕是晚清印坛的两位优入圣域的巨将,两人虽处同一时代,而印学风格迥异。本文从篆刻艺术的语言及结构形式特点上将黄、吴两位大师的风格及美学特征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地分析与比较。并从两人的生性、时代和社会背景以及创作方法诸方面,对黄牧甫的“静”、“淡”、“雅”与吴昌硕的“纵横”、“拙”、“天趣”风格形成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文人画尽管在历史上饱受诟病,但文人画在中固画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膏有其积极意义和艺术影响力。在当前的院校中国画教学中如果能借羹其合理、精华性的艺术思想和绘画精神,则对当前的中国画教学一定能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清代文人画与日本文人画之创作形式,彰显了清代文人画的三个特点:水墨为上,重在表现;用色大胆,打破常规;以写为法,画的抽象化.同时探索出日本文人画的主要特点:刻意摹仿,丰富内心;墨的细腻,色的清丽;形式上的“北宗”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人画,自产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魅力和力量主宰着中国的画坛、本文认为.应注重笔情墨趣的艺术、诗书画印结合的表现形式、独特意境的审美追求,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及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