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考试成了授业的专利,是约束学生的工具。考试把作为“人”的学生简化为“物”,即把学生的发展等同于机械加工标准件一样,全然无视被试的一切人的特征,学生完全被规格化了;考试事实上成为一种严格划分等级的制度,年复一年地把学生加以区分,这样不断地给人  相似文献   

2.
郭辉 《湖北教育》2005,(7):122-122
“郭老师,这次的音乐考试怎样考呀?”“郭老师,这次考试是不是自己选喜欢的歌曲唱?”“这次考试是一个人唱还是几个人唱呀?”“能不能自己给自己打分?”……随着期末的来临,学生们又开始关心音乐考试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音乐考试与别的学科考试不一样,学生不能一起同时进行测试,老师一边要听考试学生的演唱,一边要管理其他学生.显得很被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以前也变换过很多考试形式,如开音乐会、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似乎素质教育与考试是水火不相容的。实际上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考试。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考试本身。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评价、考察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同样需要运用考试这一手段。只不过这里的考试不是以排名次、比高低为目的,而是着眼于检查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第二,素质教育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应试教育“转轨”而来,有一个由低…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13-13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5.
某小学三年级期中语文考试,同桌的两个同学都做错了同一道六分题,且错误内容、方式完全一样。任课老师对两人的相同错题毫不含糊地采取了加倍扣分的处罚方法。试卷发下后,一学生得分:98-6×2=86;另一学生得分:85-6×2=73。在这位老师看来,学生考试中,同桌同学发生此类情况,显然属于作弊所致。不管两人责任大小,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两人的“作弊”题均加倍扣分、“各打五十大板”,有利于遏制、防范、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据了解,此类情况,这种认识,在一些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考试中,在少数任课教师中,并非…  相似文献   

6.
教和学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关系,课堂教学成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少人仍然把考试看成是教师们的“单边”活动,认为只有老师出题、阅卷,才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开发程度的唯一途径。其实,这种理解是单纯的、片面的。既然承认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考试也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可以让学生出题、阅卷。实践证明,把考试权分给学生,是真正把学生纳入到了主体地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把考试权分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改革考试和评价手段的一种新思路--活动考核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如何进行考试以及怎样评价考试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关键.活动考核法就是能够实现“减负”这一目的的“考试”方法.活动考核法强化了考试的发展功能,把静态的考试变为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必须改革。考试不应再成为套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枷锁,而应当成为展示他们才华的舞台。湖南小学经过三年的考试改革实验,采用卷面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实现了学生活学活用、轻松应考的良好态势。请看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综合能力测试”现场。考场里,监考员不是教师而是学生选出的评委代表,每个评委手中有“优”、“良”、“及”等三张卡片(给学生打分用),考试成绩不以分数计算,而采用等级制。考生座位由传统的单人式座位,变成学生自由组合的6人一组。全班8个小…  相似文献   

9.
学校每学期要进行历史考试,考场上常有作弊发生:有交头接耳者,有抄书者,有夹带小纸条、传递小纸条者……。为杜绝作弊行为,学校常常采取分班考试,增加监考人员,对作弊者行政处分等措施,这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彻底杜绝。既然杜而不绝,能否借助于疏导呢?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从而达到根治考试作弊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学生对历史考试目的的认识为什么要考试?学生的回答五花入门。笔者曾用五项内容围绕“你怎样对待考试”这题目,对本校初二、初三两个班一百名学生作了调查,结果: (1)认为“考试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的有二十九人; (2)认为“考试是老师检查我”的有二十八人; (3)认为“我考试为得一个好分数”的有十六人; (4)认为“我最讨厌考试”的有十九人; (5)在其他一栏中填“考试是检查学生一阶段中学习情况”的有八人。  相似文献   

10.
考场上     
考场上北京市二中学生孟羊考试作弊──这历来是君子鄙视的行为。在如今的中学却司空见惯,小至单元测验,大到升学考试,作弊者俯拾皆是,方法也由“打小抄”变成了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恰逢考试阶段,各科考试都陆续压下来。用这个窍门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老地理,我...  相似文献   

11.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12.
“考试证”是应试学生持有的参加考试的资格与身份证明,颇似汽车司机的“驾驶证”可以开车的功能一样。自1990年我院实行“考试证”制度以来,对优化考场秩序,严格考试纪律,促进考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一、问题的提出过去,学生考试使用“学生证”做为考试身份的证明,一证多用。有时“学生证”丢失就用“团证”、“借书证”代替,使用的证件较为混杂。又由于“学生证”中像片微小,不便验明证身,更何况它不能做为考试资格的证明,致使考场管理较为混乱。往往会出现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同期学习好的学生为学习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不经意间在一所重点中学的门口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让任何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因为它体现出了教育的根本理念: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自考生也是学生,是受教育者,既是自学考试的出发点.也是自学考试的归宿。自学考试必须以考生的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传统型的考试不外乎:老师命题,考题严格保密;在考场上,老师的眼睛像电子眼一样盯着学生看,害怕学生“额外”得分,而学生缩着身子埋头苦做,不敢抬头,担心老师怀疑自己企图作弊;考试的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因而,学生视考试为“洪水猛兽”。其实,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些方式.不妨这样来考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数学教育要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在各级考试中体现贯彻这一理念,深化考试改革,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考试的同时,考试又常常在无形中被“异化”。原本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却在某种意义上转化为与教学对立、支配教学的异己的力量。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不是要取消“考试”。考试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考试,取决于“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结果用于什么”。为此,我们需要把考试保持在应有的限度内,使考试回归自身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提考试,立刻让人觉得严肃、沉重。如果在试卷上做点文章,让考试充满“情”“趣”,吸引学生“乐此不疲”,岂不妙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给他们一份“美丽”,会让师生都得到一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8.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国家选拔硕士研究生的主要途径,在教育类大规模、社会化全国统一考试项目中(不含博士生录用考试),就其考试水准和层次来说,目前是我国最高水平的。无论是在试题的难度和深度上,还是在考试的方法和安排上,研究生入学考试都要远甚于其他级别的考试。如何应对这一考试?从成功者的经验来看,最需要的,是“三心二意”!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高水平的激烈竞争,很容易使信念不坚定的人退缩,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基础比不过名牌高校的学生、跨专业考外校的学生和考省外名牌高校的学生。“Iyouthinkyoucan,youca…  相似文献   

19.
柳夕浪 《人民教育》2023,(20):20-23
<正>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好又有很大难度。一、“唯分数论”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的缺席今天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考高考正在从知识点过关走向能力为重、素养立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是无论纸笔测验怎么改进,它只是学生某些方面素质的反映,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与活生生的人画等号。通过考试鉴别人的某些能力水平有赖于考试命题质量、组织实施及结果的科学解释,而人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等能否通过纸笔测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原本并不知道什么所谓的“标准化考试”。考试嘛,很简单,找一两个人出一套题目拿给学生做。然后老师给一个分数就完了。在学习外国的同时才发现还有“标准化”考试一说,中国人才明白什么“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分别。为了追求科学性,追求准确性,在“风”的推动下,“标准化考试”飞遍神州大地。客观性试题铺天盖地。到底什么是“标准化考试”?应当怎样认识和评价标准化考试?有人说,标准化考试是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病根,这种评价公正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