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对人类文明传承和知识学习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目前,MOOC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模式。cMOOC课程模式侧重知识建构与创造,强调创造、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而xMOOC课程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过程和理念,侧重知识传播和复制,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方式。xMOOC是MOOC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利用xMOOC,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模式;在学习支持上可以提供课程索引、评价、推荐等功能;在学习分析上可以支持课程海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提高学习系统的适应性。xMOOC构建了一个由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为开放教育带来了革新和新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来,MOOC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热潮国内外不断升温,歧义丛生。理智冷静地解读和分析MOOCs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cMOOC和xMOOC等概念,以及MOOCs的本质和价值。国内外推动MOOCs潮流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大学内部创新发展的力量、技术创新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需求、动机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决定了MOOCs潮流的多元价值导向,成为多种力量之间博弈的舞台,吸纳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智慧,引发了从大学细胞结构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决策、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裂变。强调必须从大学未来走向的战略视野引领和推动这一世界潮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cMOOC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OOC体现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自组织理论中具有变革性的学习思想,且打破了传统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和“目标与手段”二元对立式关系,而走向“课程”与“教学”有机连续的融合过程。但是,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其关注程度远低于MOOC的另外一个分支xMOOC,并没有充分认识到cMOOC对知识时代知识分享与创新的重要价值,进而导致国内目前对cMOOC的认识不足。为此,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对cMOOC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模型进行初步探究,揭示cMOOC在结构上包括参与者、内容节点与学习生态三个核心要素,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连接、交换信息、合作竞争、共同演化、合力促进cMOOC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MOOCs成为国内外在线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超级热点,各个学科背景的学者乃至社会工作者踊跃参与,良莠不齐的各类文献急剧增长。从MOOCs述评、课程教学和教育改革三个方面,针对2008—2014年649篇各类文献的梳理发现:MOOCs研究以述评为主,主题发散,深度不足;经历了从cMOOC到xM00C的内涵变异、商业链的形成和调整,以及从狂热追逐和片面否定转向理性思考和实践的过程。MOOCs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向全社会彰显了技术对教育具有巨大影响的潜能,但它不是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推动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催化剂。MOOCs只是在线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事件,不足以称之为“时代”,而应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规律,将MOOCs回归到网络课程与在线教育的系统中,关注其最新发展,开展有针对的研究,实现教学层面逐渐融入网络教学、办学和管理层面逐渐回归开放远程教育、教学改革层面重新关注混合教学、研究层面推进泛在式在线教育整个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课程模式的视角解读“MOOC”,cMOOC与xMOOC因有鲜明的模式主题、特定的课程结构与功能目标、相关的支持系统与适用环境等要素,具备了构成典型课程模式的特征;从具体课程模式的视角解读“MOOC”,cMOOC模式与过程模式有互通互融之处,xMOOC模式则与目标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对于课程模式视角下的“MOOC”优化,需从“cMOOC是巨量个体在自由通信过程中产生的超级智慧”出发去评价与优化cMOOC、从“xMOOC实现的是团队对团体即多人对多人的传播”出发去评价与优化xMOOC.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作为社会知识网络联结的现实应用,是一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深刻革命。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趋势下,以"互联共享"理念为指导的教育资源开放运动,预示着全球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面向知识时代,借助于信息技术,关联群体智慧是营造学习生态系统、实现学习向本源回归的重要途径。基于cMOOC的协同教学模式正是从关联主义学习观和协同论的内核出发,探索网络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对cMOOC教学模式的设计构想,本身也论证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内隐学习相互融合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C的描述性定义。进而分析了cMOOC与0CW、传统网络课程之间的区别:然后分析了cMOOC的差异性、自治性、交互性或关联性、开放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最后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自组织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视角解析了cMOOC的主体观、知识观与学习观。结论是cMOOC主张交往、对话、理解与包容的关系型主体观:主张将知识看成是主体间协商对话的结果,倡导知识的境脉性、流变性与网络化;主张学习就是持续地创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是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在线教育形式,它在短时期内的井喷式发展以及给传统大学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MOOCs不仅正在席卷传统大学,也为各国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症结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因此,包括中国4所顶尖大学在内的各国高水平大学纷纷加盟。然而,中国大学加入MOOCs是出于什么动因?MOOCs与传统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和优势?MOOCs的出现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大学应如何利用MOOCs带来的契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应如何建设自己的MOOCs?围绕这些问题,本期"高端访谈"栏目对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79-85
慕课以cMOOC形态诞生,实现了"开放"历程的历史积淀与升华,构建了一种基于人本价值的过程性、生成性课程模式;而xMOOC却是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慕课形态,其在实践中遭遇技术彰显与人本价值弱化的对峙,偏离了慕课初衷。关系的断裂阻碍了慕课的实然发展,回归人本价值的观照才能实现慕课历史与未来发展的递进。文章从关系与过程中找寻xMOOC与cMOOC的融合,以促进二者积累与转变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MOOC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手段,冲击着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急需顺应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实现"MOOCs化"、国际MOOCs课程校本化、大学英语课程选修化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师专业化,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s时代已经来临,其在教育技术上的根本突破在于实时交互和大数据,这使得MOOCs与此前的远程和在线教育有本质上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学习、教学、人才培养、大学及其组织、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当前,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迎接这场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2.
新兴在线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这种新兴教学模式提高传统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知识建构主义、大数据和社会认知理论,考察了在线教育模式在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能力个性化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其可行性及具体实施方法,探索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作为高等教育开放过程在互联网时代的特定展现,2012年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下、在世界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下、在商业模式的快速介入下,在世界范围刮起了一股MOOCs在线学习的狂潮。面对经过2013年趋于常态化发展的MOOCs,大学该如何处之?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正确厘清MOOCs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即深入分析MOOCs的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MOOCs的发展进程与现实呈现等。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方面,大学包括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才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时代的产物,慕课(MOOCs)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外对于慕课设计的讨论主要是从技术和教育的角度去进行,针对于某个课程特别是大学英语慕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较少。本文尝试从慕课的两种基本类型c MOOCs和x MOOCs的特征出发,以《创新大学英语》为例,讨论大学英语慕课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和理念,开发步骤、课程结构、视频制作等方面内容,旨在探索大学英语慕课教学设计模式,以促进外语慕课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为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斯隆联盟连续十一年发布美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在线教育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表现为:在线课程注册学生数持续增长,在线教育质量逐渐被院校主管认同,大多数院校将在线教育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半数以上院校提供在线学位;高校在线教育实践体现出了性质、规模和层次方面的差异性;在线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在线课程学生的低保持率,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教师缺乏对在线教育的认同与投入,用人单位对在线教育缺乏认可等。MOOCs等热点事件对在线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左右不了在线教育整体发展态势,也不能解决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在线教育发展需要站在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转型的高度,从整体上认识其重要性;热点事件经过短暂的"扰动"之后最终将回归到整体发展轨道;各类院校应尊重在线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目标和特点选择不同发展道路;中国在线教育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慕课(MOOCs)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以其大规模、自组织、个性化、社会性和免费开放等新型课程优势,成为跨越时空的超级课程、聚合能量的巨型课程。慕课强烈地冲击与挑战着传统课程体系,颠覆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网络化的学习潮流,探索出一个新的学习前沿,带来一场新的学习革命。当下,中国大学到了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MOOCs这一新的学习和教育模式。文章阐述了MOOCs具有在线学习、在线测验与短视频、相互间评价与自我评价、在线论坛与视频讨论等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的特征,指出了MOOCs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意义:它为中国高水平大学之间课程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以及向其他大学开放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文章还分析了如何基于MOOCs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园教育质量以及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月22-23日,江苏省高教学会开放教育研究会第十次理论研讨会在江苏开放大学召开。会上邀请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桑新民教授作学术报告,随后,《江苏开放大学学报》记者与桑新民教授就“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挑战和机遇———开放大学课程与学习方式创新的攻坚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教育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MOOCs的出现,中国的开放大学置身于其中,应如何应对挑战和机遇,实现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发展?访谈中,桑新民教授从深刻剖析MOOCs的本质、动力、价值入手,全面揭示MOOCs在大学课程、教学、评价及管理层面引发的变革,并系统阐述了基于构建生成学习论、追求绿色学习的新型开放学堂模式———太极学堂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设计与创造21世纪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高效学堂的目标愿景。在此呈现他及其团队对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智慧和实践心得,深化对开放大学建设的认识和讨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宗新 《教育探索》2007,(1):120-121
经过20世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时代结束,后工业时代来临,"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与"学习化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当前大学课程改革要反映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变革,要体现教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于通才教育、学科整合、探究式学习、课程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其信息化知识共享方式也给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带来新的启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MOOC与cMOOC混合模式的知识传播与学术社交兼容的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通过将高校的知识体系信息化内容的幕课架构一体化展示,促进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知识的协调创新,推动专业的互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学校对外的科技、文化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