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左传》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相似文献   

2.
一些高校文学史教材中均能注意到《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之美,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左传》的作者本着实录的精神,也记下了一些起负面的作用,甚至是丑恶的行人辞令。而论者往往美丑不分,总是从美的角度去加以揄扬。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没有不美的,这显然不符合《左传》的实际情况。本文试从《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吕相绝秦》诸文中,选析一些人所共知的行人辞令,加以辨析。意在提示读者,《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既有其美好的东西,也有其丑恶的地方,切不可美丑不分,甚至美丑颠倒。  相似文献   

3.
《左传﹒吕氏绝秦》已被选入很多教材,但对其注释率多误解。如"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中的"逮",有的未注,有的释为"自从"义,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大国之间进行的一次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战役,在《左传》中有较详细的描写,因此许多《左传》研究的学者将其归入《左传》"五大战役系列",文章认为崤之战因其各方面不具备算作五大战役系列的条件,不可归入五大战役系列。而春秋后期发生的吴、楚柏举之战因其基本符合作为"五大战役"的条件,故可归入其中。  相似文献   

5.
董玮 《课外阅读》2010,(12):184-184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它记载了公元630年发生在秦、晋、郑三国之间的一段史实,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复杂的矛盾斗争情形。当时三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殽之战》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记叙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文章按照秦军东征争霸中原这个中心事件作为发展顺序,周绕“蹇叔论战”这个纲,反映了支配这场战争的秦、晋、郑三方的四重矛盾:秦与郑的矛盾;秦与晋的矛盾;秦内部主战派与反战派的矛盾;晋内部主张击秦与反对击秦、主张纵秦囚和反对纵秦囚的矛盾。文章没有直接叙述和描写这场战争,而是针对这场战争,围绕上述四重矛盾,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重点放在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 :1 .秦统一以前的文学叫文学。文学艺术起源于 ,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对的认识和征服的愿望 ,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和《》等。2 .战国散文按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记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散文 ,也称史传散文 ;一类是先秦诸子各自阐述政治学术观点的以论述为主的散文 ,也称诸子散文。3 .先秦历史散文主要代表作品有《》、《》等。4.《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谷梁赤的《》和《左传》 ,《左传》按《》编年顺序 ,比《春秋》多十三年 ,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篇幅是《春秋》的倍 ,《左传》是《》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没有国旗,但盛行军旗。《周礼》、《诗经》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有五花八门的旗帜。《墨子》中还专立有《旗帜》一章。所谓“旗,表也,所以表明其中心”(《左传》注)。农耕社会,战争频繁,旗帜用于军事有多元功能。它可作为军队的标记,“以旗致万民”(《周礼·大司徒》),秦末,陈涉、吴广就曾“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聚集抗秦队伍。或用以指挥军队进退,《左传》就有郑国将军颖  相似文献   

9.
<正> 一、秦、晋韩原之战《秦、晋韩原之战》见于《左传》鲁僖公十五年。秦原为西方附庸小国,到公元前八世纪七十年代秦襄公时,因为夹犬戎、立平王、辅佐周室有功,才被封为诸侯。公元前七世纪中叶,秦穆公任好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对政治进行一些改革,由此国势逐渐强盛,开始向东方扩张,谋求称霸中原。不幸当年遇到了晋献公诡诸,他也是一位想成霸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10.
《左传》经典化的过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时期,其表现就是《左传》的经学化:一、《左传》以经学的面目问世;二、古文学家致力于《左传》的经学化,为使《左传》立于学官而不懈努力;三、古文学家以经学的方式研究《左传》,使《左传》条例化,致力于义理的探求。  相似文献   

11.
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考虑《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晋、秦围郑,郑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烛之武挺身而出,他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用分化瓦解的策略说退秦师。他知道,秦、郑本无尖锐的矛盾冲突,秦国  相似文献   

12.
<正>晋秦围郑,却围而不攻,其目的是以武力威慑的手段逼迫郑国调整外交政策:与楚国断交,只保持与晋的外交关系,即迫使郑国加入晋秦军事集团;晋秦并非真的要灭郑国,郑国有惊无险,这是《左传》中的"史";而对烛之武的言行及其结果的记载,做了符合人物角色和性格特点的文学性夸饰和虚拟,这是《左传》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中外讨伐拜金主义檄文撷萃△牛致远汪中有【1】《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始将连横》文载,苏秦用连横策“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纟壬,嫂不为炊,父母不与...  相似文献   

14.
胡亥明确取得地位继承权后,蒙恬被迫吞药自杀,临终有关于主持修筑长城与直道"绝地脉",可能"罪于天"的感叹。《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有所记述,司马迁又就此发表了体现出历史真知的评论。相关文化信息值得历史学者重视。直道"绝地脉"说透露出秦始皇时代的政治地理意识。就此进行考察,对于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的研究,对于秦直道工程史的研究,都可能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
《屈原列传》地名注释修正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战争起因是:秦使张仪以“商于六地六百里”谊楚绝齐,待楚怀王“使使如秦受地”,始知这是一场骗局。盛怒之下,楚怀王决定以战争手段...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左传》叙事的文学性与历史真实性是一种彼此互构的关系,对于《左传》成书有至为重要的作用,但《左传》的这种文学性对历史真实性的消解,使《左传》叙事游离于文学与历史真实之间,使得《左传》虽有史之用,而非史之体,使得《左传》既不属于纯粹的文学著作,也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7.
《文选》单独设置檄类,显示出编纂者对檄体独立地位的认可.其中对汉、三国时期四篇檄文的收录,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编纂者的意图.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作为早期檄文的代表,文体功能以晓喻为主.三国时期的檄文,其内容侧重于叙述兵革之事,呈现出事昭理辨、气盛辞断的行文风格.由汉魏三国檄文文体功能的演变,可以看出《文选》编纂者推崇的是文质相参、辞切事明的檄文.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系年》对春秋战国的国际关系有许多揭示,以晋楚、晋秦关系为中心,审视晋国的邦交,同时将相关记载与《左传》等传世文献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晋、楚两国史事在《系年》中所占比重最大,《系年》较明晰地记录了两国的争霸始末。按《系年》的话说,“楚以与晋固为怨”,两国关系以对抗为主旋律。晋秦关系按照《系年》的话说,一开始是“秦、晋焉始会好”,后来“秦焉始与晋执乱”,经历了由亲善到对抗的道路。此外,《系年》对晋齐、晋吴、晋越关系均有称述。  相似文献   

19.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将《史记》采用《左传》之材料分为以下几类:《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剪辑摘要;《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归纳综合;基本引用《左传》原文或采用《左传》原意;《史记》在采用《左传》材料时,适当增加了文字以体现作者意图;《史记》与《左传》主要内容一致,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史记》中某些用词义项或某些说法可从《左传》中找到出处、原由。  相似文献   

20.
《左传》一书通假字的类型多样。通过对其类型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对《左传》一书通假字的面貌有个整体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描写出《左传》一书的音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