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塑造未来教育的有效手段。线上教育的常态化,使人们再一次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逻辑和路径,主要从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环境的革新、教育教学资源的革新、高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几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容;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几个层面分析了技术促变教育的路径;指出了技术会使未来教育呈现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人为本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赋能课后服务可以让中小学课后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促成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由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赋能除了要从硬件方面来改善,更要从制度、文化、技术、组织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完善制度规范,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问题;发挥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软实力;融入先进技术,全面升级中小学课后服务关联要素;改进组织要素,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赋能中小学教育是在强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所构建而成的新时代信息化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中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物质空间的约束,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可以在虚实结合的双重空间进行灵活转换,能够在为中小学教育重构教育思维的同时强化教学韧性,并进一步整合学校与社会等多方的教育资源。然而,由于目前教育学界的元宇宙赋能仍处于探索阶段,为进一步深化元宇宙赋能中小学教育,仍需从教育体系、教育资源、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4.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赋值科技,科技与教育共塑未来,这将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赋能对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前台、中台、后台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数字技术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融合,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的日臻成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实践图景,注入鲜活的创新动力。从价值维度看,数字化技术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活动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崭新样态,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虚拟体验场景。但在现实维度,教育主体“技能恐慌”、教育内容“庞杂碎片”、教育方法“喧宾夺主”等多方面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实践维度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优化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呈现、重视教育方法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数字思政”育人效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格局的有效手段。从理论上把握好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进路,有助于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7.
8.
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是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表现为数字处理技术为资源转化提供保障,数字再现技术为资源活化提供支撑,数字媒介技术为资源传播提供平台,区块链技术为资源再生产提供平台。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顶层设计薄弱、技术应用障碍、人才支撑不足、传播媒介单一等现实挑战。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基建建设,建立仓储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打通全线渠道、强化情境体验。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为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传统幼儿园足球教育面临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组织形式单一、师资配备缺乏专业性、保障条件配套不足等挑战。数字技术为幼儿足球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幼儿园足球运动的数字化、创新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提供了可能性。为助推幼儿园足球运动高质量发展,建议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整合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科学幼儿足球运动体系;深化数字化教研,强化幼儿园足球师资保障;多元主体深度互联,推动数字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构建数字时代幼儿园足球运动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治理关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发展。在技术赋能时代,高等教育治理出现了逻辑转向,具体表现为治理理念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基于经验转向注重科学,治理体制由碎片管理转向协同治理。在逻辑转向的驱动下,需要将转变固化保守的治理思维、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构建灵活机动的治理模式、优化开放共享的治理环境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高等教育治理转型应完善顶层设计,破除信息数据流通的多重阻碍;加强政府统筹,鼓励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发挥服务效能,推进区域不同高校的协调发展;强化基础支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赋能什么?何以赋能?如何赋能?”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智能化教学平台、智能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评价系统、智能化课堂监管、智能化学习系统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然后,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性提高五个方面探讨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升级课堂教学样态、变革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等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引发了教育治理的结构性变革,使得城乡义务教育治理模式从城镇学校单向输出资源走向城乡学校双向共治,治理关系从城镇学校治理权力主导走向城乡学校间对话治理,治理效率从城乡学校间低效输出转化走向精准高效算法治理。通过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进行价值透视,结合巴纳德社会协作理论对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数字技术赋能所产生的城乡义务教育信息资源流动是达成共治目的与生成协作意愿的核心支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与个性化发展的治理目的有机统一是共治的必要前提,积极稳定的协作意愿是共治的内生动力和必要保障,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构建系统协作的教育共治体系。基于此,在未来数字技术赋能城乡义务教育共治的过程中,应立足“一体化”顶层设计,多种数字技术组合联通共治信息流动渠道;强调“异质性”互补共进,多角色治理者平等协作融通共治边界;促进“共同体”合力升级,互镜式发展凝聚共治系统共同精神。  相似文献   

14.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教学智能诊断助力教学改革、整合智能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容供给、建立一体化核心智能课程体系、智能精准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83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08亿。但我国目前老年大学建设的力度以及能提供的座位数与老年人口数量相差甚远。因此,对老年教育现状进行总结有利于从优势、机会、劣势、威胁等方面全面分析老年教育中的问题,并从科技赋能的角度提出解决策略,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技术成为破解劳动教育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劳动工具的优化升级和劳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劳动教育本身也包含技术性的内涵、教学策略和实践指导.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应借助技术对劳动教育观念"误区"进行修正、优化劳动教育课堂、构建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阵地.国家、政府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关注点,学校和教师抓好劳动教育主阵地,家庭、社区和学校共同构建三方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还存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困顿,构建教育实习共同体被认为是可行的应对之策。信息技术支持共同体要素的系统整合,但当前其赋能教育实习共同体的实践理路还有待探讨。基于此,文章首先界定了教育实习共同体的概念;然后,文章以活动理论为指导,从活动要素出发,提出了技术赋能的教育实习共同体活动组织框架,并围绕活动定向、共同体组织、活动行动、活动评价与活动环境构建了技术赋能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共同体活动模型;最后,文章将该模型应用到在实践案例中,证明技术赋能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共同体活动模型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旨在推动教育实习共同体的创新应用,切实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基于TAM和TTF模型的教师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技术接纳模型(TAM)与任务技术适配模型(TTF)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用于解释和预测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行为的理论模犁,提出了模型的四个核心因素,并对模型因素进行了特性分析与适配关系的探讨,试图找出影响教师采纳信息技术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