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鉴于新时期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家校合作增加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家校携手共育,已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关键在于班主任。强化班主任的家校合作协作教育的指导意识,提升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家校互动沟通等指导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班主任“家校合作指导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我们期望通过对初中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校在有效家校合作途径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在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庭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直接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寻求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努力构建家校共同体,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校沟通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做好家校沟通,必须坚持三个“既要又要”。  相似文献   

5.
<正>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基于家庭生活,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对孩子实施的教育。然而,与基于学校生活实施教育的一线教师相比,家长在教育素养、理念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往往较为欠缺。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原本就肩负着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助力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呢?一线教师若能下好“三手棋”,便能帮助家长下好家庭教育这盘棋。一、先手棋:家庭教育认知提到位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家庭所有成员,还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罗京宁 《江苏教育》2023,(38):10-12
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者,需要促进家校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教育情感上的认同以及教育行动上的同步。班主任应对家庭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对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需求有切身的认知。班主任从学校回归家庭,从教师角色回归父母角色,可以在角色互换体验中提升对家庭教育的自我觉察,进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作为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善于利用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很多,如打电话、发短信、家访、家长会、座谈会等。在这些方式中,家校联系卡就是一种既省时又省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主体,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非常必要。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如何架起家校间的合作之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合作,互相促进,就成为日常教育中重要一环。手机网络平台为班主任提供了契机,帮助班主任"网"住你我,架起美丽的家校合作彩虹桥。  相似文献   

10.
当班级出现这样的学生问题时,班主任首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制订辅导计划. 一、加强家庭教育的知识指导 要让家长明确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家长由于学识的局限,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全部教育责任就推给了学校,使孩子的教育不能形成家校合力,起不到最佳效果.因此要通过家长学校、个别交流等方式,对家长进行指导、促进家校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和家长的通力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分享教育资源,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挥最大作用,让初中学生在家庭教育的呵护下,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实的家校合作情况却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城区四校初中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调查研究发现,班主任和家长在平时的合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问题的背后,原因也是复杂多样。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及问题背后的成因,旨在为今后的家校合作提供参考,以不断解决问题,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成立了以德育高级教师为依托的校本化"黄菊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开展多元化的家校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家校融通,合力培养"有能力的好人"。以家庭教育研究引领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制订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邀请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家长加入学校班主任实务培训,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开放式互动培训。通过班主任梳理自己学生的个案,让教师对各类问题有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公布标志着新型教学模式的诞生—家校协同教育。初中语文作为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应发挥出学科、家庭协同育人的功能,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1”的效果。初中语文学科通过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教学路径,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近年来我校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些符合校情的好做法。一、拓展家校沟通渠道,凝聚家校教育合力我校成立了家校结合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1.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家访对促进家校共育有重要意义。班主任作为家访的实施者、亲历者,常会面对“如何家访、家访访什么、怎么交流”等困惑和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入户家访的实际情况,为班主任入户家访提供策略,助力班主任提升家访实效,助推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一、要有备而去,忌随意无心家访是一场家校对话,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准教育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向家长展示学校、  相似文献   

16.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形成教育合力,成为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从家校关系角度提出了家校共育的四条途径,结合“组织、荣誉、舆论、评价”四个驱动,不断增强家长关注成长、参与共育的自觉性和内驱力,从而实现共同育人。文章也提出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深入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深度合作是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实现家校共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学生教育不应只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还要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应借助各种信息交流途径与学生家长密切交流与沟通,以此来完善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班主任家校联系中的有效方式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8.
谁在教育儿童?是学校,更是家庭。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使学校、家庭教育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以学校教育为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使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 那么如何使“家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家长会、家庭访问、定期联系是有效途径。 一、家长会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身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实现“双升”,在质量上凸显“新效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调查分析了云南省昆明市18个班的家校沟通现状,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父亲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巧用积极语言,提升家长的配合力度;整合多方资源,让沟通方式多元化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家校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主持人语:家校合作共育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班主任应当深刻关注班级学生在家校之间的真实生活,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立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适合班级学生终生发展的一系列有规划、可进阶的教育活动。家校合作共育活动只有实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