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卫华  雷蕾 《成才之路》2024,(11):29-3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思政教学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重视从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十分有必要将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注重“课程讲授+实践探究”模式的构建,注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注重“课堂教育+日常教育”全面渗透大学生活,注重“传统+新时代”红色精神素材的优化选择,注重“红色精神+思政法治”作业设计等措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明确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作用,确保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修养。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校内课堂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法治新需求,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德法共治理念的指导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基础教育的重任,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切实有效讲好法治部分内容,对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和推动我国法治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多措并举,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打造成有效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治理念的综合课程。  相似文献   

5.
全面从严治党须提升党员法治素养,而大学生党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厘清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的构成要素、理论支撑与价值,剖析当前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所存在的法治知识薄弱、法治信仰不坚定、法治实践较少等问题,从课程教学、校园环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党员法治意识培育的具体路径,坚定大学生党员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6.
法治素养是大学生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或法治信仰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法治实践行动力.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其法治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需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面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厚植校园法治文化、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维路径,共同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8.
许凤伟 《成才之路》2022,(10):52-54
思政课作为高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但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治信仰不足、法治思维欠缺、用法维权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思政课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指出应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发挥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创新教...  相似文献   

9.
提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能够加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进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与道德素养,扩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效能。本文基于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方法单一、教师素质弱化、理实教学失衡与学习环境封闭等问题,提出应对思考:强化资源意识,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力量;调整理论比例,优化学生素养;构建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A2):133-135
对新时期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对初中生人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培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的言行更加规范,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方式。赏识教育在中国小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尝试利用赏识教育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文渊 《成才之路》2022,(11):46-49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课程,应该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维作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都至关重要.文章以新时代法治思想为根本,立足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重、难、急,探讨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基于...  相似文献   

13.
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实现全面法治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在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法治素养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从社会转型与大学生成才的需求出发,结合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探讨法治素养培育的起点,深入剖析大学生的法治认同意识、规则养成意识及树立法律信仰等内容,从优化理论过程、拓展实践部分、营造校园环境等方面探寻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陈燕萍 《家长》2022,(35):49-51
<正>新课改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切实做好教学行为的优化,继而实现全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环境的构建。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对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进行归纳,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理念融入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问题,希望可以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教育部分存在重德育、轻法理,素养提升不足、主题不突出、权利意识弱化等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课堂基调、明晰法治语言,合理创设情境、培育法治观念,依托课堂延伸、开展多维评价,从认知、理解到行为,递进式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素养落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应当从法律知识的认知,法治理念的认同,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三个维度一体化推进。高校通过建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融媒体中心,以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和内容充实的法治教育资料库为支撑,统筹建立校园法治报、校园广播法治专栏、法治教育公众号平台三个主渠道。利用三种媒体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认知教育;利用媒体的生动具体性强化大学生法治理念的认同教育;利用媒体的直观性提升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践行能力。使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由内而外的发生“法治化”蜕变。  相似文献   

17.
培育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法治素养,不仅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园的保障和落实依法执教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薄弱制约了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还存在着法治课程的设置与未来的职业需求不相匹配,师资力量的配备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要求不对口,法治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脱节等问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就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完善课程设置,并且要多渠道扩充师资队伍、提升师资力量,还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担当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的重大职责。创新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借鉴威斯顿相互作用法的科学经验,分析当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不足,明确现实中该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构建该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关乎依法治国的进展和实现,而自媒体的异军突起,既给法治素养培育提供新的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视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机制,需要制度体制的创新,法治教育平台的搭建、法治舆论平台的引导和个人成长环境的优化,多个层面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方面能够发挥显著和独特的积极作用。课程教师可以立足于统编教材,进行教学体系转化,设置专题教学,以“治国与修身”“爱国与为民”“卫国与法治”作为主要内容,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法治素养。通过锻造理论课堂、社会和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理论素养、丰富大学生国家安全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