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虽然源于西方国家,但不独属于西方。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现实国情不同等原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远大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挑战性更强、影响力更大;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受资本力量高度控制而形成的普遍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的物质优先的单向度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造成的资源环境危机;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摒弃西方以暴力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的理解。文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四重相对逻辑:政党主导逻辑与寡头主导逻辑;人民中心逻辑与资本中心逻辑;全体共享逻辑与少数独享逻辑;和平发展逻辑与战争驱动逻辑。深入阐释和分析这四重逻辑既是全面、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中,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中,蕴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理论拓展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进程中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抓手,学习把握其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超越性这一角度出发比较了中西现代化的异同,从工具理性、道路选择、生态伦理、价值理念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此来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又是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向和路径规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起建构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原则和方式,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将人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唤醒了人的理性精神,促成了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全面走向以技术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由于维系西方现代化的命脉是资本,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其拥有的至高地位导致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先发现代化国家人的现代化停滞于工具理性凸显而价值理性遮蔽的初阶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目标内在地要求人在初阶现代化“共性”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超越,在彰显社会价值理性中迈向人的高阶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历史性地开拓出一条以驾驭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性地构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全面超越,主要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超越以资本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超越贫富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超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人与自然分裂对立、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超越对外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事实,当今的全球化赋予了社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化的人是全球化的主体,全球化又促成现代化的人的生成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目前发展战略来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现代化运动展开的历史图景意味着: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创了世界历史;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使世界现代化运动不会只停留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阶段,而必然会走向新的世界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而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证伪了西方现代化唯一论神话,赋予了现代化新内涵: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取得现代化的巨大成功,从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了世界历史向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和“现实的人”的发展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战略基础、战略目标和当然表征,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特征和基本实现方式,它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又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重要前提。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铸塑高品质生活、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共同富裕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百年奋斗历程,体现着人类平等公正的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推进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同时制定依靠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共同富裕等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引下,要深刻领悟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该文从政治、经济、育人三个维度探索驱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深层逻辑。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应在逻辑框架引导的基础上,秉承举旗定向、抓好服务、聚焦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世界的实践要旨,以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受西方国家的挑战,认为现代化是它们独有且根植资本主义制度的,并用“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从人的解放和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厘清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政党保障、民主建设、经济奠基、群众基础、共同体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在中国的叙事话语及其实践展开,总体性构成其重要的内在属性,因此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和实践不能缺失总体性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和深刻价值意蕴的总体性范畴,其总体性集中体现在理论内涵的总体性、实现主体的总体性、实践途径的总体性和意义效应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包含的总体性意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示,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中,必须自觉秉持总体性思想、牢固坚守政治方向、持有“双重视域”和树立过程性思维,并以系统性的眼光、过程性的思维和整体性的谋划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从一般的现代化到具体的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一系列的转变、提升和优化,孕育着一系列的创新、融合和发明。现代化在中国首先是在外部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影响下被迫奋起的现代化,是一般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只有把普遍、一般诉求与中国独特的条件、路径、模式相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范式”后,中国式现代化才逐渐摆脱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发展主义与发展决定论,告别西方启蒙话语制造的落后的“中国”形象,在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回归中华文明发展大道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三者融合创新中型塑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式现代化通过更多的“流转”“往来”开拓一种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格局和逻辑,即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的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取代了掠夺宰制、你死我活式的零和思维模式,呈现新文明的崭新世界格局和视野。防止资本逻辑的盲目扩张、遏制全球性问题的外推、保证发展成果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资本和精英,需要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来保障。唯有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的新理念、思路、政策才能更好地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必须坚守信心信念、培养价值主体的责任感、融通教育体系和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中国特色和开放融合,切实发挥教育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人的现代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这直接关涉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性质、方向、水平和实现程度。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阐明人的现代化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时代要求,剖析当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形成因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至上”为遵循,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价值追求,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逻辑;以“共同体和平发展”为遵循,坚持合作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主体主义的对抗逻辑;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路向,超越了西方现代性文明优越的霸权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合理扬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代文明形态和现代化的生成规律来看,西方模式并非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实现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立性、人民性、协调性、共治性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其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神话,开启了现代化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重塑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