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以“工作过程导向,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CDIO工程教学模式构建“1C+5P”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依照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以“企业岗位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确立”的流程,来确立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关系更紧密.  相似文献   

3.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中,其前提是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调整战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然后按照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四类能力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其核心环节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融入相关职业标准,制定双证课程标准,构建项目或模块化的课程内部结构,以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建设高质量专业群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与新技术发展不同步、与岗位群需求有差距以及实效性不理想等问题,重新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群、技能大赛赛项、“1+X”证书群的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面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变化,以智慧、智能、绿色、节能、增效为主题的产业转型与提升将成为业态发展的总趋势。按照产业→职业→企业→专业的逻辑线路,应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培养规格建立和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产学对接和校企合作下,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衔接作为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一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职教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契合度差,专业设置衔接困难;课程内容重复或断层,课程体系衔接失效;就业岗位职业标准界定不清,职业能力衔接模糊。采取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逐层推进的技术路径,细分机械制造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构建中高职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衔接模型,以解决中高职衔接的本质问题,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81):168-169
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中高职阶段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实施策略,为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基于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构建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有利于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建立与项目化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实施"项目教学、实境训练",有利于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能够促使教学方法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严军 《教育与职业》2012,(36):135-137
文章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提出了“三标对接、能力进阶、多段分期”的课程体系.将行业岗位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接,以岗位职业能力构筑“能力进阶”课程平台,构建“多段分期”开展与岗位实践相连的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表明,施工员岗位是核心岗位.通过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应具有的职业技能,以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以工程项目工艺流程为导向构建以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2—3个工程建筑项目为行动领域,建设系列化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材.围绕施工员的四大核心职业能力,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开展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完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11.
黄俐 《英语教师》2023,(18):143-146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育人目标上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特别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课程建设方面亟待改革。“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商务英语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了课程标准建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挂钩,增进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带来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1+X”证书制度着力打造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倡导学科教学与岗位的对接,注重产教融合。立足商务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实际,强调“厚基础、宽岗位、活技能”要求,借鉴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构建“综合素养+语言技能+若干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课证深度融通,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为例,研究如何通过行业调研,构建"课岗证对接"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对接。通过对苏州地区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调查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分析,最后整合成课程,从而构建课程、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岗位群的高职国贸专业链式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适应我国外贸行业职业岗位群主要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教学方式,从而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链式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保证学生能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  相似文献   

14.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岗位迁移新特点和能力结构新要求,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X证书标准建议,并将X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原有课程体系。开发了与X证书对应的初、中、高三级接口课程,并升级改造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为"1+X"证书制度下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岗位能力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更加需求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明确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内涵,调研分析了智能制造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提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专业基础知识、专项技术学习、综合实践模块强化、工程实践项目提升,构建了"核心技术技能+X"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X证书制度”有助于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在“1+X证书”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遵循“厚基础、宽岗位、活技能”的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综合素质课程模块+语言技能课程模块+若干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融合,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探讨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的方式,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工作与职业能力,推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情境的优化,实现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8.
韦大宇 《广西教育》2012,(39):66-67
从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入手。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阐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问题,确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真正实现“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努力构建与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灌装生产线技术专业,从灌装生产线设备制造与使用技术岗位(群)职责分析入手,进行能力分解和能力重组,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总结了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与程序以及要把握的两个关键点,对同类专业在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以及专业建设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主线、以强化核心能力为重点,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通用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岗位核心能力模块等组成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和全方位、多层面、灵活性半工半读“对接模式”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