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培养智能建筑技术综合创新型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然后论述了智能建造理念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包括重构适应智能建造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实验实训设计等实践课程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工程实践课程中,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工程实践,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工程实践课程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创新创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专创融合视域下,搭建由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综合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训练平台和特色与实践创新训练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建构与该专业培养体系贯通融合的“四个层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全过程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以及劳动素养、团队协作、工程创新思维、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更好地推动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和科技硬实力的需求,以培养国际一流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为目的,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立足两个大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针对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具体举措为:在南科大通识—专业相融合的整体人才培养框架下,系统化地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课程体系,搭建集成化实践项目贯通下,层次化、能力递进式工程实践平台;面向未来新兴产业需求,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国际—国内融合贯通培养模式。本文分别从上述三个维度的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社会对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企业要求这类人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而这些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据此,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根据智能建筑行业和相关领域职业需求改革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使职业资格考证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并改进毕业实习环节.  相似文献   

5.
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行业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明确以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反向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关联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重构;充分拓展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节。以实践教学成果为导向,构建师生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递进式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不断积累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融合式教学内容重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双主体多阶段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既能够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评价和激励功能,又可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将BIM技术融入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探索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综合BIM应用的人才需求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增设BIM教学环节,优化BIM教学模块和设计路径,深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BIM应用课程体系,体现"可视化"建筑模型,施工模拟建造过程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BIM技术应用,培养学生BIM技能+管理协同能力,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05-2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形成了"横向互动循环,纵向递进深入"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及提升个人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目前该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行业需求,提出一种EDA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合理选择EDA工具软件及相关专业课程、优化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需求,聚焦智能油气田、安全生产智能化、智能感知、大数据处理、智能物联网等行业领域,重庆科技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坚持以“国际化、地方性、应用型、产教融合”为特色,加快物联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重庆市多所高职院校联合探索“五年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双方院校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对接现代产业发展新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具备综合应用开发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作为一类适合交通土建类尤其是铁道专业学生参加的高水平竞赛,不仅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于铁道工程行业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四川省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提出了关于依托大赛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的铁道专业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思考与探索,并在初步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11.
吉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技能培养型实践教学”和“创新开放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定位,培养实验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型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采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层次递进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社会应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窄带物联网NB-IoT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高校的NB-IoT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培养新兴物联网技术方面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在建设NB-IoT实验室过程中融入OBE教育理念,构建了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技能、以“任务为驱动”的综合实践和以“课题为背景”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3级课程教学体系。从NB-IoT 3层网络结构模型进行实验室建设,结合实验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与实践,建设完整的NB-IoT实验室与课程体系,取得很好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技术催生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工科背景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目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师资联动、建立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多渠道的综合实践培养路径,实现企业需求和课程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相融合、创新创业项目与技术服务相融合的“四元融合”,为当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岗课赛证”融合下的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与行业需求相符的课程体系、参与Web前端开发相关的技能竞赛、结合课程学习、竞赛实践和证书认证,旨在培养更贴近实际需求的Web前端开发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践表明,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该模式注重实践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通过竞赛和证书认证体系来评价和认可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5.
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建设技术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是未来保障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培养适合未来智能建造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对于我国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智能建造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建设智能建造专业知识逻辑体系、对课程综合化设计及交融性研究、实施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课程项目化应用、构建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四个具体措施,期望为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智能建造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麦秋玲  梁斌  刘强 《高教论坛》2013,(2):97-100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从分析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入手,通过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等,达到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三阶能力递进"。  相似文献   

17.
递进与综合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探索、规划和改革,建立了以递进与综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以素质综合发展为目标,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境及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整合,实践教学实现整体优化。新体系的实施将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应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工程类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毕业生缺乏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需求的现状.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探究车辆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车辆类课程体系,解决了以往课程体系中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相脱节、实践环节各自独立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智能建造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显现出从专业导向转向产业需求、从专业独立培养转向专业交叉融合、从专业能力养成转向创新协同育人的新特点.然而,当前情境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偏离、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缺失、信息化素养不足、人才供需脱节的现实困境,BIM技术发展为破解专业实践教学难题提供了新模式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工程领导力是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重要能力之一。文章着眼于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依托土木、水利、环境等学科,提出了新时代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工程领导力理念及三个核心能力,即工程生态融合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工程能力,创新了工程领导力培养路径、课程体系、育人模式和评价机制,为新时代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