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着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培养途径简单、培养课程学术化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新工科建设对高等院校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剖析新工科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意义,指出化工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通过梳理分析校、政、企的角色关系,提出校政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以期为高等院校新工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提高化工产业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化工领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出发,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探索,以期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综合性机械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中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机电一体化工程类型的研究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工科机械类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教育、专业能力、人文素养、知识结构、教育模式、创新意识和研究生评价等方面,综合已有文献提出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相应措施,为各大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工科机械类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分析机械类工程训练课程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与新工科建设要求存在的差距,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了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即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力量、丰富课程内涵、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课程思政等措施,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训练课程,为培养卓越机械类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及与培养机制改革的关系,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为例,对如何加强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探讨,认为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应优化体系结构,加强数理基础,体现学科特色,实施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系统建模与响应课程的综合性、学科交叉性特点,以多学科融合工程应用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塑和递进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从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角度提升课程知识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机械类研究生培养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机械类高水平本科生和接收留学生,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教育迫切需要提升英语教学能力,加速国际化教学进程。本文提出了机械类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的创新措施、高水平本科生国际化实验班学生的选拔和管理方法;在与现行的培养方案融合及匹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既满足教育部对机械类本科生课程要求又成体系地引进国外机械类课程的实验班教学培养方案;引进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学,为本科教学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工科教育理念新、结构优、融合高、更新快等特点,剖析了机械类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实验室管理的新要求,归纳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实验室功能趋向多元、共享度高、产业结合紧密、设备更新加速的建设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类实验室存在的安全教育局限、安全隐患增多、物品管理繁杂、信息安全薄弱等问题,并从安...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是目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问题,在授课中注重提升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研究生教学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通过以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环境污染化学课程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工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现状,从课程特点、案例选择、案例编写、课堂讨论、教学效果等方面,探索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力求使同学们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开拓创新、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对工科研究生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展开讨论。分析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现状,总结了现阶段课程思政存在的目标不聚焦、师生共情欠缺、整体设计薄弱等问题;形成了基于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体系的课程思政改革途径。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科研究生基础课程“信息论与编码”为例,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案例分析,为研究生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高校的建设需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本文基于课程教师组、在线课程、教师"双聘",建立了课程组联合授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组合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考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现阶段正朝着工业化强国奋进,各高等院校也随之加强了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机械类专业作为理工科的重要专业,各地方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跟紧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当下所提倡的新工科建设.要深入理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探索新培养模式,继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本文以安阳工学院采用OBE教育理念进行机械类人才培养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4.
面向"中国制造2025"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实现机械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前沿科技的多元化混合式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基于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和基于素质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它对全面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的核心选修课程,是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培养优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生的重要知识板块。然而,该课程目前仍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与学满意度较差。为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究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与新工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方案,以期通过2~3年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探索出新工科背景下“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出满足新工科建设的优质应用型机械类学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工科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工科院校中经管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并基于工科院校的工科背景,提出了将工科课程与管理学科课程有机结合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建文  李钰田  黄楚刁  卢文娟 《教师》2022,(31):120-12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当前机械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实践,构建“三融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三驱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动力机制,有效推动了新工科价值引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有机整合,深化机械类专业新工科的内涵建设,为传统的机械类专业面向新工科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石油与化学工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新工科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在"理工融合"方面进行了前期实践,以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抓手,依靠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从"理工融合型本科生培养模块""理工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模块入手,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培养模式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了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结合目前学院机械类学科竞赛的情况,提出以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可实现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对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面向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智造赋能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转型模式。聚焦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智造赋能机械类专业升级的三种转型模式,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育四个方面改革创新出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以期为各类高校机械类专业向新工科专业的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