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文章认为:由于RCEP成员方之间的重合性,RCEP面临着《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竞争。为此,RCEP成员方应通过加速推进国内规制改革,推动达成更高标准的贸易协定、探索打造RCEP示范区,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新示范、建立健全RCEP治理评估机制,推动RCEP升级扩容等措施,进一步促进RCEP成员方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
随着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饿双方的经济合作和边贸发展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重视对俄入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中国对外贸易更应该放眼于长远,充分发挥双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的互补优势,并通过采取加大科技生产交流力度、建立经贸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双方的贸易体制与体系、制定灵活务实的发展战略、改善商品结构等应对措施,带动中俄双方贸易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贸易经济形成了"中心""边缘""半边缘"的世界格局,使得国家间的高等教育产生了依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启的"双循环"格局开始成为影响高等教育秩序建构的新模式.由于"逆全球化"的冲击和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由我国主导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开始进入"2.0"时代.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秩序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协作机制与供求关系运行遭受着巨大制约.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做好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准备,高等教育的内外循环不畅以及资源重复配置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内部看,高等教育要对社会经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需求做出反应,补齐大学间的发展短板.对外部来说,激发高等教育的想象力并为创新"赋能",才能营造与整个世界相循环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其税制正处于不断调整、变迁的过程。俄罗斯的税制变迁,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模式,相应地,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的税制变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以来,俄罗斯出台了很多应急性质的财税政策,探讨制度的变迁过程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我国在俄经济活动、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是协调国内国际高等教育双循环的联通桥梁、是助力国内大循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是畅通国外高等教育大循环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面临国际化教育需求增长与本土国际化教育供应不足、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不畅与国内高等教育大循环参与不足、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间的内部要素流动不畅,办学面临制度两难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发展应当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为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大循环创造良好条件、以国际教育示范区为标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提升本土国际化水平、立足本土需求,提升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双循环背景下江苏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以便在国际经济竞争合作中取得优势,首先对江苏与R CEP国家的整体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江苏与R CEP国家的贸易结合度,借以分析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最后引入拓展的引力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江苏与RCEP国家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苏与RCEP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贸易联系也日趋紧密。为进一步释放双循环背景下与RCEP国家的贸易潜力,江苏应该分层次构建外贸格局,提高与RCEP国家的物流便利化,加强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以发展内需疏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以人才队伍培育国内循环动能、以协调集聚效应畅通国内循环,还能提升外循环质量,扩大外循环辐射范围。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双循环”发展对其提出创新驱动、协调内需、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开放共享等挑战,要求积极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有机协调发展的关系,终身职业技术学习生态圈以及有利于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全面加快了经济转型的推进,继续教育面临很大冲击。通过对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变革的背景进行分析,列举我国继续教育面对的新挑战,提出我们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内容在国际间的相互兼容;高等教育学历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活动在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包括互招、互派本科生、留学生,教师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信息合作,跨国联合办学,联合研究科研项目等。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即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企业利用好国际循环保障自身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走出国门寻找海外市场和投资机会。在此大背景下,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而来华留学教育在这方面恰好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来华留学校企合作主要模式以及服务企业“走出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行总结,从来华留学发展思路、招生与教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高校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双循环”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体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在全球经济—体化进一步加深和加快,尤其是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中亚中东乃至欧洲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新疆作为我国具有特殊地域优势的边疆地区,其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决定新疆的经济格局,同时影响到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成败.采用内外环境的优劣势分析方法,不仅分析和总结了新疆特色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而且分析其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新疆特色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遇到了一连串的"绊脚石",增长速度大幅度放缓。在各国的努力下,金融危机正在逐渐消除,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但由于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危机后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这一块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文章通过对我国外贸形势的分析,了解到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选择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信息的崛起,使居民的信息消费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影响,促使信息消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双循环”视角下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有密切关系,信息消费支出对经济和产业结构产生的变化影响加快。  相似文献   

15.
16.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语境。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教育的公平性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学前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配缺乏公平性;幼儿园及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难以保证;乡土知识荒漠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边缘化的巨大挑战。为此,需要更新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保证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注重乡土知识、乡村文化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来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7.
18.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坚持用全面观点深刻理解"双循环"的核心要义,用变化观点冷静思考"双循环"的战略必然,用矛盾观点积极寻求"双循环"的应对之策,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低生育率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况。在潜在机遇方面,新生人口减少会影响学前教育的资源需求、生师比例和班级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为教师开展保教活动增能减负,并降低“大班额”所带来的教育风险。在现实挑战方面,新生人口分布不均增加了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难度,师幼互动持续深化拔高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基准,入园幼儿数量下降加剧了园所运营的阻力。为此,应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运用多元举措优化结构性资源配置;构建专项培训体系,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开拓综合路径改善园所运营状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在实施的交汇期和关键期,面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事关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好地推进两者的有效衔接,同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乡村振兴现实梗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为乡村振兴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