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就是要建立以思政课为主导、其他各教育要素共同育人的长效协同机制。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采用分众化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改革,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同质原则和善用“大课堂”“大平台”和“大师资”作为着力点,在具体改革中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立三级分众化教学体系,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培育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干课程,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课程。本文从如何实现育人目标出发,以三全育人教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索构建“校内 + 校外”的全员育人联动工作模式、构建“线上 + 线下”的全程育人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协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可遵循“校企合作育人、理实一体育人、课程思政育人”的专业特点,结合“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实施基于金融新业态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以岗制导、以课育人、以赛促学、以证验课”,实现顶层框架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多维施教渗透思政元素、全过程育人贯穿思政元素和“岗课赛证”结合体现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教师要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开展多维度教学,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将课堂延伸,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育人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深入发掘优秀思政素材并自然、和谐地融入教学设计,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保证。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梳理了符合课程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及教学目标,形成了以价值塑造为目的、以高校历史文化传承为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为导向的思政素材发掘思路;构建了“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以期为工科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鸡西大学学报》2022,(1):37-42
开展以“思政育人”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完善机制,各级分工协作,确保全员参与课程思政;二是通过课前研讨、课中融入、课后监督等措施确保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充分整合资源,使高等数学课程与第二课堂融合、与新媒体工具融合并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合力育人成效,各高校大思政建设正在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课题组在国际商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改革实践,提出了“三位一体”建设框架。其核心是“专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目标+单元思政目标”的三级一体同向目标体系,其落实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的三位一体同行教学设计,其保障靠“院党团委+学工线+教学线”三线互动配合。为了保证建设成效,实践中要着力于应对建设基础、建设特色和建设难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具体教学实践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课前”的案例故事唤醒学生、“线下+课中”的情境案例打动学生、“线下+课后+课中”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并将课程思政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课程的顶层设计、思政教学环节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入手,开展“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按照“问题导入—目标设定—课前测试—课堂学习—课后评价—总结”的顺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环节恰当地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智慧学习能力,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达到对学生入眼、入脑和入心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探索构建课程思政模式是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全方位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邮电学校以文化育人、情感教育、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导向教学为理论根基,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邮电精神”为思政核心,以“扬通信文化、树服务精神、明强国担当”为思政主线,以“课堂+校园+社会”三域协同为运行机制,构建了“1+1+3+N”课程思政模式。并从深化教学改革、延伸育人空间、弘扬红色通信、深化校企合作、打造课程思政创新团队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下实施的系统化的课程,包含大课堂、大教材、大时空等课程要素。“大思政课”理念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局限,拓宽了课程视野,以更宏大的视角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构建“大思政课”生态体系,以整体目标实现各方力量协同育人,以学科大概念引领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能力进阶促进各类思政资源协同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发展。“大思政课”建设有利于促进全面育人价值的实现,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教师博览》2022,(30):24-26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坚持守“政”创新、以“化”育人,通过明晰文化育人意蕴、重塑教学目标、挖掘课程蕴含的文化思政元素、补给文化素材、创新教学设计、“1+N”文化输入等手段,开展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交融的大学英语教学,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价值引领。税法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贯彻国家“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税务人才。在设计税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制定教学目标、以思政元素融入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及以思政育人为目标完善学生成绩评价机制四项措施,可以实现税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丰富,是贯彻“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对如何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听、看、查、论、评”五个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当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某院校有明显成效的实践经验,运用实证研究法探索创新性的“思政+影视”课程育人模式,打造思政“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对思政话题的参与活跃度,从而实现思政课的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而这一创新模式也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校本实践教学具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特质。开展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有利于解决实践育人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打造实践育人特色品牌,奠定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要确立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取向,加强思政课校本课程研究,增强思政课教师校本课程建设执行力,发挥大学社区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杜林红 《英语广场》2023,(11):96-99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许多院校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展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根据高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以U校园为平台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将育人活动贯穿至学习全过程,重塑高职英语数字化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要求按照思政课特点,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二者协同育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狭隘性。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断促进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文章分别阐述课程思政和“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价值,分析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可能性,并提出课程思政与“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需求对接中的问题推动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以“诊断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原因,明确了育人目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强化教师团队课程思政意识是前提、重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为基础、创设多元化隐性育人课程教学过程做平台”的“三课育人”模式教学改革,将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践落脚点定位为注重知与行、师与生、教与学三种关系的平衡与处理,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