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轻传感器网络融合中心的计算负担和实现传感器信息的充分利用,提出了一种带反馈结构的序贯协方差交叉融合Kalman滤波器。该反馈结构将传感器网络融合中心的状态融合预报值及其融合误差方差信息反馈给局部传感器作为先验信息,进行局部滤波,将得到的新局部状态滤波值和局部滤波误差方差阵信息传递到融合中心,根据到达次序进行序贯协方差交叉融合。搭建了带反馈结构的序贯融合算法框架。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且明显减少了融合中心的计算负担,与集中式融合滤波器相比,减小了融合中心的计算压力与负担,提高网络的容错性,与不带反馈的序贯协方差交叉融合滤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互协方差未知的多传感器非线性系统的融合估计问题,针对非线性系统提出了基于序贯逆协方差交叉和并行逆协方差交叉的两种容积卡尔曼融合估计算法.各个子系统通过容积卡尔曼滤波器得到滤波估计,分别利用序贯逆协方差交叉融合算法和并行逆协方差交叉融合算法对各子系统局部估计进行融合.两种算法可有效地避免求解高维的权系数凸优化问题,降低了计算负担.当传感器数目很多时,并行逆协方差交叉融合算法因其多层并行结构可以显著节约融合时间.最后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协方差交叉融合算法是新兴的一种分布式融合算法,该算法避免了局部互协方差或相关阵的计算,算法简单,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异步电机转速控制为应用背景,进行协方差交叉融合Kalman滤波算法的应用研究.相比已有的单传感器状态估计,所提出的协方差交叉融合状态估计算法估计精度更高.仿真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具有一步随机滞后和丢包多传感器系统的分布式递推融合估计问题.利用满足伯努利分布的随机变量描述传感器到估计器的随机滞后和丢包现象.通过定义新变量,将原系统等价地转化为随机参数化系统.基于局部最优线性估值,局部估值之间的互协方差阵,以及先验融合估值和局部估值之间的互协方差阵,提出了分布式递推融合预报算法.给出稳态预报器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出一种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鲁棒融合状态估计算法,它是在已有的扩展Kalman滤波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CI状态融合来实现的.融合算法的引入能有效填补扩展Kalman滤波器在模型线性化时所带有的精度损失;CI融合算法因为避免了局部估计误差互协方差的计算而变得简单易行,尤其便于实际工程应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多传感器非线性离散系统的CI融合状态估计算法可有效减少估计误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布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航迹关联是航迹融合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判断来自于不同系统的航迹是否来源于同一目标.本文将小波变换引入到航迹关联算法研究中,利用小波变换将卡尔曼滤波后的航迹提取新的特征向量,从航迹的整体态势和局部细节变化两方面对原有的序贯航迹关联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航迹关联算法.该算法将小波变换与序贯思想结合起来,提高了正确关联率.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搭建了数据链信息融合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模拟了数据链系统中信息融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GPS动态定位的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卡尔曼滤波,而卡尔曼滤波的应用要求动态模型(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可靠和切合实际,但实际测量定位中难以保证观测对象的规则运动,因而容易出现模型误差.针对GPS动态定位的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模型误差时的卡尔曼滤波,介绍了一种基于协方差匹配技术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该法当Q已知时可以准确地估计出R.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原理上易于理解,在实际中也很容易实现,它是通过判定发散的判据,求出噪声统计的估计值,然后再按得到的噪声统计估计值计算新息序列的协方差阵,因此消除了滤波发散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今,高中教育逐渐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化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创新教育方式.基于此,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意义、现存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地方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探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地方优势及学校特点,提出了从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及加强交叉与融合下的专业实践等途径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期为陕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该培养模式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基础条件、体制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投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四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基础条件、体制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投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四种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学科广泛交叉、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重大趋势,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关键方式。世界一流大学在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实践中,普遍具有以解决重大科学挑战为使命、以合理组织管理架构为保障、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特点。在分析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与融合探索与困境后,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提出我国高校未来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展望,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有利于学科融合的体制机制,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压缩感知是信号处理领域的新理论,用于目标跟踪算法时可在大量底层特征中提取出少量重要信息,减少计算量,提高算法速度。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跟踪算法,为了保证算法速度,对压缩后的特征简单建模,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提出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的压缩感知跟踪算法,先利用压缩感知原理获取压缩后的Haar特征,再利用协方差矩阵融合Haar特征区域内的底层多维特征,以此构建目标模型,并通过搜索当前目标区域的邻域,利用流形空间上的距离度量算法匹配最佳目标,从而提高算法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武警部队监测突发事件的主要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无线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相比于原有的TEEN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刺激强度和节点剩余能量的簇头选取策略。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比TEEN算法具有更低的节点能耗和更高的节点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溯了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历程。重点探究了21世纪以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交叉学科监督机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创新中心计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交叉学科前沿项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哈奇项目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高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催生原创性重大科学成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各高校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了许多有意的探索,但总体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笔者2014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澳大学领导能力建设项目,赴澳大利亚对墨尔本大学等10所大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做法进行了考察学习。借鉴澳大利亚大学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经验,我国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带未知噪声的反卷积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辨识算法,使用该算法可以得到对系统未知噪声统计和部分未知参数的局部和融合估计,并且证明了估计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多学科交叉融合”一词常出现于新时代教育研究之中,教育学界已普遍关注到多学科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基于此,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来源,进行了文献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以期把握新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及趋势,为未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开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崔艳玲  周菊碹 《考试周刊》2011,(34):166-167
数据融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该技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各种网内处理,去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只将少量的有意义的处理结果传输给汇聚节点。数据融合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从而节省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延长网络的生命期。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无线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并就其特点和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社会对高质量复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跨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院校适应人才需求市场、促进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颠覆性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路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典型的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特性的复合型专业,注重管理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实践的双重发展,但信管专业始终面临专业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不充分等问题。文章着眼于“新文科”建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融合发展的逻辑支撑下,立足信管专业的建设现状,梳理归纳信管专业学科融合的主要类型和先进实践模式,探究信管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