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法治教育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各个环境构成一个系统。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面临着挑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树立法治思想;加强党风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作用;全面完善法治教育工作,营造法治教育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学校和学生优化法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普法生力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法治强国的重任。将法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高校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践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的大学生法治文化培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网络辅助以及社会实践等不同路径进行创造性交融,实现培养法治素养与思政素养兼具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校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随着社会法治程度的提高,道德教育中的法治规范化倾向也日益明显,表现出制度体系法制化、教育内容法定化、教育模式规范化和师资建设标准化等特点,这对于改进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应结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强化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整合融通,充分发挥资源组合功能和整体性优势,构建“规范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是我国总结和积累历史经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理想与信念的集合,能够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化学生群体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高校思政教育的本质,分析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明确其基本内涵,能够为我国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探索出全新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成为助力我国社会治理与国家建设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公民法治教育与德育的重任。为更有效地提高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正视两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相同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的互补性、表现形式与实现途径的多样性是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主要表现形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大学生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融入法治教育,既能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用法能力,实现高校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条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阵地,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场所。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法治环境的保障,高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方式有:将法律意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科学考核。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存在教师专业修养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较低,缺乏对责任的担当意识;法治教育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滞后、缺乏可读性、教育途径单一;法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完全形成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法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指导.课程思政、校园法治文化、宪法日主题等,则是重要的法治教育载体.法治理念的培育程度最终要依靠实践检验和强化,因此要充分发挥大...  相似文献   

10.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且具有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树立高校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权威,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建设发展和微观层面的高校依法治教的根本目的和重大意义,从而给予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和立法、司法部门的联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持久的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环节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内容的主方向、学校教育运行的主渠道和与社会实践结合的主战场上.因此,作为高校应围绕道德规范进行德治教育,并将德法并蓄落实到育人的校园文化之中,使高校"德治"、"法治"工作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的法治教育是面向本科生实施的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在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和原则、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路径包括:课程教学层面,以开设法治类新生研讨课和与专业教育相关的法治类课程为主要形式;学生管理层面,校内管理规章依法而建,大学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程序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层面,大学向学生提供诸如法律咨询、安全保卫、身心健康维护、性侵预防与应对的专业化法治服务;法治实践层面,美国高校确认和保护学生参与校内立法、管理、监督和自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法制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育目标定位的视角回眸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以向大学生基本普及法律常识为目标的奠基阶段、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为目标的巩固阶段和以帮助大学生提升法律素质为目标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主法制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与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紧紧相联.  相似文献   

15.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为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应当积极拓展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激活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重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杨晔 《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26-327
我国高校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和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需要。公民意识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即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进行的公民意识教育领域比较狭窄,偏向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教育渠道也比较单一。要在高校架构多渠道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并加强高校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杨猛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44-44,48
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融合现状,并提出了高校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包括科学定位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关系;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营造德法兼备的校园环境,构建德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建立与推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为目标,从教育成本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重点分析了教育成本确认与计量的方法,并建议以现行高校账户体系为基本框架,增设教育成本核算科目,并据此编制教育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观念转化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桥梁与保障,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的本质要求.基于应用型高校的基本特点,应用型高等院校应着力于构建嵌入式、模块化、进阶性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优化学校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开展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存在教学实践缺失、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实践要加强生态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增强生态文明法治教育价值认同;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体系;以生态法律规范教育为核心,更新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生态法学专业师资力量,提升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教学实践评价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