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动力学”作为水利类、地质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对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所需的高级水文地质人才十分重要。基于创新本科人才的教育需求,深刻剖析了“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特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实用性、融合多元教学途径、突出学生地位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新途径,着重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困境,对专业教育发展与课程建设改革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文水资源、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融入培养学生水利人才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通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法、改良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水利人才核心素养,强化素质教育,期待为"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实践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地下水动力学"教学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水利人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质专业近30年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历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变迁,着重对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的探索,提出了“以静制动”和“可持续教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动力学”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课时多、理论公式推导多、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多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新形势下的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在线教学移动平台实现互馈式课堂教学。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探索学习,有机整合多元化的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拓展教学,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综合测评方式评价学习效果。这些探索举措,实现了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效评估、互馈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地质领域或水文水资源领域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等诸多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我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经验体会,对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类型教育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呈现职业活动性、实践过程性和教学开放性等应然特征,职业活动和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核,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典型职业活动萃取、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和核心职业素养评价是重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逻辑要素。“双师结构”创新型课程团队优化、“课程思政”理念下课程目标优化、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主线优化以及“活页式+工作手册”教材和融媒体课程资源建设是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基于核心课程改革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三百”实践能力培养关注于将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学生“三百”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对接.“三百”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了原有程式化的高师人才培养传统途径,整合了原有每门课程实践能力单一式、分散式的培养模式,利用教学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素质的调整与优化,力图提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专业依托学校地域红色文化特色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红色文化新闻传播办学优势,深挖广告学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传播学概论”以“什么是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主线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传播学知识与思政内容高度契合。课程基于“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平台、“超星一平三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思政内容入脑入心入行,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9.
《水文地质学》系列课程,是指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和《专门水文地质学》。1995年以前,《水文地质学基础》74学时,第五学期开设;《地下水动力学》100学时,第六学期开设;《专门水文地质学》,80学时,第七学期开设。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优化课程设计是重点,优化课程资源是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核心课程的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制定课程质量标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基层教学团队等。通过建设,优化了教学过程,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课程基层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学生评价,并使本专业学生受益。在对课程的进一步建设中,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继续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并推广课程教学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是在教学领域和交通运输专业课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思政不但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并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更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核心元素,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专业思政课程资源,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能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法,真正做到“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以实践性为其鲜明特色.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人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双线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入手,提出基于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双线培养、双核协同”的全新教学模式;同时,从优化课程体系和串联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实施路径的探讨.“双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能使专业核心课程层层链条化,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深度契合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优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湖北省7所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Nvivo软件工具对7所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类别设置及学分情况、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集中性实践教学设置情况4个核心要素进行文本分析,提出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提高通识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比重、进行“智能+”专业课程改造与升级、优化配套教学资源和师资团队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立足江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服务广东乃至华南的物流业为重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着力点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优化上。通过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体现高职特色的“323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结构认为“课程群”→“课程单元”→“单门课程”的系统组合形式,其核心结构为“素质教育课程群”,“专业基本教育课程群”和“专业发展教育课程群”的紧密联系和有机配置,课程体系改革强调整体优化格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了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环境资源法”课程特色,以“一个核心、两个立足点、三个目标、四个融合”为原则,以“学透专业知识、深思价值内蕴、践行职业拓展、融悟德法兼修”为人才培养目标传导路径,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模式,并在实践中基于学情分析,形成有效学习机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实现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基于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多元主体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实施中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和调整该模式,持续优化推广,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袁时雨 《广西教育》2023,(33):153-156
本文论述高职物流专业“课证赛岗”四位一体融合的课程教学,通过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嵌入专业基础课程、将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纳入专业核心课程、将专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融入专业方向性课程中开展基于项目式教学等策略,实现“课证赛岗”融合。  相似文献   

19.
复杂工程问题(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CEP)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核心指标。“食品工厂课程设计”是食品专业中重点突出CEP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项目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围绕CEP的技术因素进行了重点拆分,以OBE教育理念“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持续改进”为核心,从扩展内外工程实践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估等方面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提升学生解决CEP的能力和培养工程伦理教育水平,以提高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郭珊珊 《广西教育》2023,(5):109-113
本文基于钢琴演奏在普通高考、职教高考中的考核内容、招生对象和难度系数等方面的分析,论述艺术类中职学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坚持分类分层设置钢琴课程”“着重专业教学读本研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与学成效”“加大硬件投入,提高实训训练效能”“重视专业教师再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教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