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影响并将其深度融合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文章在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相互促进为研究视角,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三环节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建构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三部曲:即目标驱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总结反思,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有利于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举措。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即必须是在把握好课程定位、统编教材、课件精神、学情分析和教师特色等基础上的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的主要环节包括制定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择选教学方法,细化教学过程等。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离不开教师个人教学积累,也离不开团队的集体智慧,还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达到“大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深度挖掘电影在教学中的教育、思政、娱乐功能,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进行尝试,结合学生的反馈,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通过让电影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不断推进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邓炎炎 《海外英语》2023,(11):139-141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公共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这对外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实用综合教程(上)》为依托,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具体探索如何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各个模块的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近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英语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例,探索通过学情调研、呈现形式、材料选择等方法设计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英语微课,从而提升微课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学生"知""信"和"行"的问题,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存在的困境和探索进行一系列的阐述,以求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新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更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找准“切入点”进行思政教育,应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深挖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的教学实例融入高数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递给学生,从而真正达到高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在采矿工程导论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并提出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采矿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北京理工大学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创新,形成了互联网+思政课较为系统的尝试.本文以北理工为例开展分析讨论,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不断优化,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特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识课教学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当前的通识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投入度方面存在重教轻育、重讲轻练、重理轻情、重绩轻能等问题,学生的获得感较为欠缺。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教学以其主体性、体验性、全面性和关系性有效弥补了通识教育的不足,创新了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打造了充满活力、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课堂,让学生获得了充足的感知觉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感。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常态化开展生物类通识课程课程思政,以现代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课程为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确立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并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思政教育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策略,并以“细胞的增殖”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相关研究,以S高校数学类通识课数学与文明发展为例,首先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然后论述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最后阐述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大学生第一堂思政课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在全面了解高校新生思想特点基础之上,提出了高校第一堂思政课应从引导学生认识大学精髓、明确时代使命、树立新理念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文学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天然优势。一是作为通识课,其课程设置较专业课更为灵活机动;二是文学教育,可承传参考儒家诗教传统。有关的课程思政改革,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以政治教育为指向。文学教育在这三方面,均能发挥基性的大作用,以促进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改革。文学教育和课程思政,都应该追求以活的思维方式指导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十分必要,适应了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移动平台的方便快捷、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回应大数据时代挑战、契合师生互动的需求,这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才能更加积极探索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二者融合发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相互分离,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搭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的合作平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应从制度、工作机构和机制的建设上,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创造有力的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场规模空前且充满挑战的在线教育演练临时转换了思政课的教学场景。转换后的新场景促使教学过程固化、数字化,进而影响教学设计逻辑。这种影响表现在设计模式的结构性变迁、新旧设计的螺旋式迭代、同类设计的替代性竞争、设计案例的累积性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四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生态。教师应从设计未来、学会复盘、发展技能、团队出击四个方面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教学面临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动力提升的关键是从教学定位、内容、形式、方法、评价模式上进行系统性改革,形成良性的动力激励机制。认识教学动力的来源、特性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机理,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教学主体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