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大型制造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创新。采取DEA模型对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20个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低下,不同行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大。为了提高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缩小行业间的差距,必须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政—用—产—学—研"的系统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R&D活动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关键。从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四个维度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格局,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采取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职业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等举措,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制造业虽正日渐强大,甚至被誉为正在崛起的"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知识资本利用率低、研发能力薄弱的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探究提高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往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从定性角度进行的,定量研究的很少,从创新效率角度的研究更少。而创新效率的研究是考察中国制造业创新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研究发现:科技人员在制造业创新中的产出弹性弱于科研经费的产出弹性,中国制造业创新产出主要是经费拉动型的;中国制造业创新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则偏低;在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考察中,技术引进费用、产业外向度对于制造业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技术消化吸收费用、产业规模对于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有着不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结构对于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有着明显的负向影响。为此,提高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造性;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产业集团,为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适当提高产业开放度,促进中资企业获得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但“两业”融合水平不够高,政策落地难,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不足。厘清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探寻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升级、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表现形式,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本文以集聚经济理论为基础,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联性,提出构建包含创新表现、类型、实现路径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系统,从产业联动和集聚的视角提出塑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环境和集聚下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举措,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特点,探讨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传统种植业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融合,二三产业的融合等发展模式,并不断优化区域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地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泉州市作为研究区域,构建流通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评价体系,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流通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关联度,结合熵权法定量分析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模型,得出流通业和制造业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表明:泉州市2010—2019年流通业和制造业有序度都呈上升趋势,但流通业与制造业发展却处于低协同度阶段。泉州市应强化示范和龙头效应促进价值链共赢,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价值链创新,立足产业特色增强价值链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当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中小城市制造业要紧跟时代脚步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张家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将充分利用人才及区域企业的综合效应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技术积累、转型、人才培养等实际问题,发挥创新中心技术、人才优势,探索数字化赋能区域产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新时代进行创新发展的必然之路,是职业教育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然需求。持续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取决于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发展的研究,对行业企业需求的研究和对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新需求。没有对行业企业的深入研究,就没有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作为全国数字经济重地的杭州市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但在产业链基础层、科研体系、融资渠道、人才建设、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阐述了优化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创新,是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机融合。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融合企业的协同创新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效率评价入手,共选取37家军民融合上市企业2016—2020年的年报数据,首先运用DEA-BCC模型,分析样本企业协同创新效率值的情况。其次采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协同创新效率的具体因素。结果发现:整体样本企业的协同创新效率较低,仅有7家企业连续五年达到DEA有效状态;军民融合协同度、劳动者素质对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年龄则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为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企业协同创新,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原有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业务、技术、管理和市场等产业构成要素相互整合、重组,这将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提出创新的要求,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商业模式创新为技术创新、技术融合提供了支撑作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可以有效推动产业融合的进程。产业融合通过重组产业价值链而影响到企业的商业模式,产业间的边界与交叉处正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沃土,"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每个企业都应当深入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新型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分析了煤机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遵守原则和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内容、运营商业模式、举措等方面,详实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是煤机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商业环境变化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5.
南京区域产业学院产生于国家产业升级及社会“需求侧”全面跃升的深刻背景,是南京职业教育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勇担使命的抉择,是有为政府有效资源配置下的制度创新产物。在产业学院办学框架下,进一步融合企业等多主体的利益,确立并落实更加科学细致的企业赋权保障,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生动力。产业学院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一项创新,承载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等诸多使命。南京区域产业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凝炼出五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领跑全省、辐射全国的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6.
刘蓉  宋杰 《职业技术》2023,(4):8-14
从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来看,株洲制造业人才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人才支撑产业发展效应在提升,人才发展政策措施和创新平台在完善,产教融合在深入推进。但株洲制造业人才发展还存在城市—制造业—人才融合发展格局待优化、开放合作质量还不高、保障投入需加大、人才吸引力待提升等问题。推进株洲制造业人才高质量发展,要破解长株潭制造业、人才和城市不均衡发展格局,要建设保障制造业人才生活生态优化的幸福家园,要形成制造业人才发展层次多样的长效机制。在做好顶层设计、聚集创新要素、聚焦综合服务、形成政策合力上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城市、制造业、人才、教育多维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关键因素,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创新效率,才能有效推动河南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2013—2019年河南制造业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DEA-I-BCC模型和DEA-I-Malmquist模型,针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效率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分析发现,河南制造业创新效率整体较低,2019年制造业各行业纯技术效率较低,2013—2019年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必须着力提升纯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创新投入等,有效提升河南制造业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跨江融合战略是江苏省近期作出的促进苏中地区融入苏南经济板块,与苏南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对扬州来说,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融合,而制造业的融合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扬州要在明确制造业优势状况的基础上,以优质资源的底气参与融合,促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现有的制造业,既扬长避短,也扬长扬短;要和苏南园区共建,技术共研,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新发展阶段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创新。通过分析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结构特征和地域特征发现,其产业覆盖面较广,中央企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存在省域区域分布失衡、产业行业分布不均等问题。审思未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方向,需要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不同区域产业禀赋,平衡不同产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比例,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型企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体系的关系密切。在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体系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出现融合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起到内部化合作用,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基地有机融合和形成复杂的产业集群等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体系形成的机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可以从改变观念、转换思想,放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