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文化从其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显型结构和隐型结构两个层面,即制度性文化和理念性文化。理念性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关键。认真理解法治及法治文化的内涵,吸收西方法治文化的精华,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从文化视角审视高校法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二者法治理念的异同之处予以梳理、阐释,并从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进一步剖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走向的产生缘由。认为是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和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国梦着眼于未来,但溯本求源,她却是深深地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寻找法治理念的历史轨迹,探索法治理念在我国的文化根源显得更具时代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理念进行发掘和研究,以期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法制建设中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6.
庄宇 《华章》2012,(33)
东北亚法治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除了对西方国家法治的效法和借鉴,还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善法传统、多样性文化与价值宽容以及悠久的历史等这些本土资源,并在东北亚法治文化范式指导下,发展法治理念,构建法治模式,从而形成当今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北亚法治基调.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法治在长期的理论及实践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即格外强调正式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导致法律呈现相对封闭性特点。相应地,中国传统的法治模式中法律则呈现出相对开放性的特点。由于近代西方的崛起,中国的落后,向西方学习、借鉴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趋势。这种学习和借鉴虽然必要,但是由于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不和,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欲解决此问题,在法治建设中保持法律的相对开放性,寻求与非法律规则的妥协和合作也许是我们较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谈及“泰国”,人们经常会说暴政暴君,三世而亡,抑或统一战国.谈及“法治”,人们言必称西方法治,认为法治就是“舶来物”,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法治,中国古代的法治就不是法治.对于秦法,秦国法治也成为是秦王为施行统治人们、歼灭六国的工具手段.这种理念,实际上将法治看作西方政治文明在中国的移植,这种误区距离历史的真实,距离中国文明的真实传统很远.殊不知两千多年前秦国法治的社会实践,是祖先留给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是公民在法治思维意识下自主自觉的法律生活方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价值支撑作用,是滋养法治理念的深厚沃土。以蒙古族生态文化为例,基于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正义、权利与义务价值观,探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法治理念教育价值,对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末,随着西学东渐,“法治”这样一个来自不同的政治文化类型,比较抽象的概念,被介绍到了中国。国人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对它进行着揭示,构筑着中国的法治概念。对于法治概念之含义的呈现与明确,既有从“以法治国”和“任人与任法”这些角度进行的详细描述,也有简明扼要的定义,即将法治定义为“以法治国”或用“法治”与“法治国”互训。对于法治概念的理解和揭示,一方面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从传统的治道治术的思路出发,使用传统的政治话语来进行理解和揭示,另一方面又受到当时传人的西方政法文化的影响,与“文明国”、“专制国”、“立宪国”这样一些概念联系了起来。到辛亥革命前时,体现国人对于西方法治的认知和对中国现实的关注的法治概念基本建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西方人文精神中的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试图吸取二者之精华并将二者融合,运用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化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并且能更好地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中,教师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带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移植的困难产生了一种激进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与现代的法治文化不相容.这种在文化土壤与法治文化之间建立必然因果关系的立场是不能成立的.首先,法律移植的困难来自法治文化的实践性质.其次,西方文明内部具有相同文化土壤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法治文化以及独特的历史命运.最后,文化自身是不断发展更新的,文化交往是刺激更新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续造,才能创造出与本民族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主的产生有其习惯传统,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对于既缺乏民主传统又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而言,法治建设应作为民主发展的第一步并为我国今后的民主建设铺路搭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表明,美国民主生长于深厚的社会民主习惯土壤之中,而其得以维护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美国有着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进民主.如此,民主与法治之辩证关系,在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得以生动地展现.借鉴于此,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而建设法治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明确法治的内涵.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涵括以下三个维度:法治之高度、法治之力度、法治之厚度.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在政治领域始终倡导“德治”,“法治”只是其辅政的手段。这一文化资源与西方“法治”传统构成对立的文化价值系统。总结对比中西“德治”与“法治”的根源及其现代意义,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16.
李超 《丹东师专学报》2011,(4):23-25,37
清末,在有关法治的喧嚣声中除了赞美和肯定,也夹杂着着一些谈论法治局限性的声音。清末有关法治局限性的言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于中国传统法家法治的批评;另一类是质疑西方法治可能走向只重视法律而忽视个人道德的道路,最终会导致个人道德低下;第三类则是根据西方无政府主义学说,对近代西方法治彻底否定,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法治。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针落实到学校的重要方略,依法治校要求学校治理法治化,要求全面建设学校层面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应然结果,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依法治校理念实现的重要体现。目前许多学校依法治校仅停留在"法制"层面,而未提升到"法治"层面,成熟的校园法治文化尚未形成。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适应依法治校理念要求建立与之配套的学校法治体系。本文通过研究依法治校理念中法治文化的现状,发掘法治文化培育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依法治校理念下法治文化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全面推进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守正创新这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回应时代之需,解决时代之问,引领法治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回首党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主要的经验启示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立足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借鉴西方法治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继续领导法治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在近30年来的法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制度建设对于法治社会的重要性,而忽视制度有效运作所需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法治之于中国,不仅是一种制度变革和组织重构,而且是一场文化观念的革命,没有丰盈广博的法治文化做根基,法治的社会将有如空中楼阁。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法治文化的养成,当前阻碍我国法治进程的障碍主要在于法治文化之缺失,为此必须从法治文化主体方面着力,促使法治文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