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文章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成三组加以评析,概括出黑人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中的三种不同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所勾画出的一幅黑人妇女由依附、顺从逐渐走向抗争、独立的生活全景图。  相似文献   

2.
《宠儿》中三位女性形象展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历经三代逐步确立的完整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最终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莫里森在创作中描述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其目的是去唤醒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政治主体意识,使其在社会政治上确立应有的地位,走向社会中心。  相似文献   

3.
钟素花 《职业技术》2011,(7):138-139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第一本小说《最蓝的眼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黑人上帝的形象。本文就基督教的宗教观、黑人的宗教观、莫里森的宗教观、黑人女性的宗教观以及《最蓝的眼睛》中的宗教观等方面对作家及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4.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夹缝中求生     
文章探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黑人世界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关注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性别、文化的歧视所经历的艰难坎坷,揭示了她们追寻自我及生存意义、追求平等幸福的两难困境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7.
非裔黑人女性在白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群体内部父权制双重压迫下艰难生活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充分揭示了非裔黑人女性的两难境地,并号召黑人女性应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反思黑人传统文化底蕴,重塑黑人女性自我身份。小说中的"蓝色"意象完美展现了莫里森渴望在打破种族歧视的同时,重新构建女性自我身份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8.
莫里森是位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表现黑人种族的悲惨命运和历史文化。代表作《秀拉》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黑人秀拉姑娘的悲惨命运。塑造了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黑人女性形象,《秀拉》不仅在思想深度超越了黑人在此以前创作的小说,而且走在同时代人创作的前面,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寻找自我价值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小说围绕两个黑人女孩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展开叙述,塑造了多位性格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其中,秀拉祖孙三代在社群中个性十分突出,尤其体现在对爱情和异性的态度上,成为莫里森笔下“新世界女性”的代表。分析伊娃、汉娜和秀拉代代传承并且不断发展的爱情心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理解,对揭示女性反抗传统、追求自我发展的主题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秀拉》中的情节与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汤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黑人形象,描绘出从蓄奴制到种族歧视种种境况下黑人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存在于美国社会以及黑人自身的复杂问题。并且,她还深入黑人内部,从黑人自身出发,探索解决黑人问题的途径。而黑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几乎贯穿于莫里森的所有作品中,本文拟用非洲文化传统中的集体主义思想来探讨其作品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莫里森受到《圣经》等西方文化和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引用比比皆是。从原型批评中集体无意识以及象征中沉淀下来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心理这两个角度解释莫里森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对人性和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托妮&#183;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三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秀拉》中的情节与人物,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4.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15.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16.
本我·自我·超我 --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秀拉、奈尔和夏娃.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她们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扭曲.  相似文献   

17.
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彰显了性别、种族和身份建构的主题。将语料库及Ant Cone功能检索软件运用于《宣叙》的研究中,可以挖掘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词频统计数据展示了莫里森通过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塑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黑人女性新形象;从小说中提取的关键词和对关键词所进行的语境共现分析证明莫里森所建构的黑人女性的历史记忆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颠覆了基于宏大叙事基础之上而脱离个体真实体验的官方历史,使黑人女性身份在历史的流动中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天堂>不仅在小说的主题上展现了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为冲破"叙事困境"所做的努力.尽管距离黑人女性理想的生存天堂和黑人女作家向往的自由书写天堂还很遥远,但莫里森通过各种文学技巧的娴熟运用,突破黑人女性无以言说的境地,呼唤黑人女性将支离破碎的声音变为齐声呐喊.  相似文献   

19.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不仅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妇女生活的困境,而且藉其文学创作保存和推广了非洲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主义思想与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揭示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解放和非洲传统文化保存的同时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