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指除汉族外的各个少数民族为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和古代相对单一的意象表现不同,近代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在总体艺术风格上呈现出语言写实、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装饰构建审美的特点。但是也存在题材的丰富性和表现样式上的单一性、缺乏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相结合、缺少对中国画中“美”的更深层表现等问题。地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是今后少数民族中国画的创作的思路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何兴泉  吴烨 《文教资料》2010,(19):118-121
中国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供需矛盾突出。这个问题实际反映了高校中国画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本文以某高校美术学院为例,分析造成培养目标不能很好达成的原因,从探索现有中国画教学模式的局限出发,研究中国画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该如何构建问题,提出将"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纳入中国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并在对这种模式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下,提出初步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历史原因,中国画教学长期背离了中国画学习、创作的规律,背离了深厚的中国文化.鉴于现状,本文提出修整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同时强调书法与中国画临摹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建立一种新的中国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解析中国画空间构成来探讨中国画意象形态的表现特征,是认识和掌握中国画意象创作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画的空间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多视域流动的空间组合和书法结构的渗透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构成手法之中。流动的空间组合形成区别与古典西画的焦点透视方法,集中体现在“流”字上,是流动而不是固定在一个角度观照物象,因而更能灵动地表现自然物象的生命空间,体现中国画人与物交融、纵身大化的宇宙生命态度。而这种流动的空间构成又渗透了书法的结构意识,在实为书法用笔移入的“骨法用笔”的写意笔法中,其“一笔画”之审美要求,使中国画的空间凝合着生动的气韵,创造一种虚灵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空间意象境界。这种独特的构成手法,区别与西画的造型,是中国传统化在中国画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绘画理论发展以来,传统中对“繁”“简”二者的论述大多围绕“大道至简”的核心观念及“以简驭繁”的笔墨表现,而繁简二体在中国画单纯艺术表现上的探讨并不多见。笔墨当随时代,对比于传统,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了更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西学东渐的技术形式及材料的创新让中国画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创造表达。然对画面繁简二体的舍与得上,大多画者追求之片面,造成画面形式繁复或是单一,流于“作”地追求繁简之体而无“创”的意蕴体现,失去了中国画的本质内涵。通过对比传统与当代中国画在繁简二体上的舍与得,分析总结当下中国画创作在画面表现上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禅宗的审美意境是中国画意境追求的三大来源之一.禅宗兴起以前,中国画主要受儒家和道家的审美意境的影响.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画带有社会性、伦理性、政治性的特点;而道家传统中的中国画则追求纯自然主义的审美意境.禅宗得以广泛传播后,中国画的审美意境呈现出了哲理化、深沉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形成一种纯粹的审美意境.禅宗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对中国画的审美意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考察禅宗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可以影射出当今中国画面临西方画强烈冲击的困境之出路.  相似文献   

9.
刘派 《教育探索》2012,(2):65-66
从对中国画的基本法则和观察方法的分析来看,当前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优秀作品赏析与临摹课程薄弱;基础课教学脱离中国画实际;中国画写生存在误区,书法教学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画从创作之初便在立意、造型、笔墨、色彩、对客观物象想象力与空间理解力等都与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多年以来,中国画在发挥自身艺术成果优势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与精神风貌指引着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文章以中国画的特质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中国画对学校美术教育所发挥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柔坚在理论上欣赏“性灵说”、“表现说”,形成了注重情感表现的艺术观,在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在木刻版画创作中,他大胆地将中国民间绘画与西方野兽派、表现主义特点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中,他将大写意与表现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沈柔坚对中国画的创新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画发展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但随着影视动漫、计算机绘画的兴起,传统的绘画艺术不断萎缩,中国画教学也存在诸多危机。师范类院校对中国画专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降低;教学手段及思路较少考虑到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基本沿袭西方教学方式;学生对传统的理解越来越少,很少体悟"传统到生活"的中国画系统化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史源远流长,做为一个习中国画的人,必须在掌握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中、西画的比较中获取参照系,进而使自己的创作更加充实丰富.本文介绍中国画与西画在用线造型方面的异同,以求大家重视有关问题的源流发展,倡导苦练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画多元发展的当代,立足传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仍是中国画前行的动力与出路.在追溯中国画传统中两大精髓--院体造型及文人笔墨的前提下,提出将院体造型与文人笔墨相结合,这既是绘画本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艺术家实现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国画创作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工具和理论中包含着诸多阴阳关系,善用阴阳矛盾可使中国画画面变化丰富.中国画中的阴阳关系讲究平衡统一,在中国画创作时应讲究阴阳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对传统人画体系的误解导致了对传统“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片面理解,它对现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削弱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深度。本回顾了“工笔画”在中国传统(人)绘画中的实际发展,着重提出了“工笔画”在绘画形式和绘画态度上对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家应该树立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深入发掘、弘扬各地域特色文化,艺术地表现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和景观,开拓创新,为中国画“在学术上成为可与西方绘画进行对峙和交流的另一种系统”而不懈努力。建构和发展地域性中国画学术群,有益于当代中国画在学术上和创作上走向多样发展,从而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画多元发展的当代,立足传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仍是中国画前行的动力与出路。在追溯中国画传统中两大精髓——院体造型及文人笔墨的前提下,提出将院体造型与文人笔墨相结合,这既是绘画本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艺术家实现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中国画创作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李建树 《考试周刊》2013,(95):182-182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从中国画的内涵、临摹、指导创作三个维度对中国画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20.
传统在中国画中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它对于中国画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它的身影,它使得中国画家注重师承,甚至要求笔笔有出处。师古人即学习传统,师造化即师法自然,师古人与师造化,互为因果,相互联系,构成了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