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研究表明,劳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技术含量低;大学生的劳动观功利且缺乏合理引导;大学生的劳动认知与劳动行为不统一;教师对大学生的劳动评价流于表面且次数偏少。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育人共同体,建立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育人环节,打造实践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实施体系和路径,从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自从“三全育人”和“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关意见提出之后,高校后勤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和劳动教育。但由于主责厘析不准确,导致高校“三全育人”片面化、形式化,无法纳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相关的育人配套条件也不成熟,育人积极性不高。要使高校后勤“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必须建立统一的“三全育人”学生培养体系,后勤作为劳动教育主要实践基地,应当参与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制定,申报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学校应配套好相关“三全育人”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成为热点。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总体目标,地方高校应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分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具有可行性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在劳动教育中要努力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真正在劳动教育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得教育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打造全方位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是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搭建教学内容明晰、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评价规范的劳动教学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能”“以劳健体”“以文育劳”“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守意识形态本位的必然要求,是夯实我国劳动文化育人优势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劳动教育守正创新,最根本的就是把坚守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深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理念、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坚守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之正”,坚守劳动教育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价值之正”,坚守劳动“文化之正”,创新时代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模式之“新”、理念之“新”、机制之“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根本之策。守正创新重在创新,要创新以“现代人格发展”为特征的劳动教育理念,创新以“体系化”为特征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以“塑造劳动信仰”为导向的劳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有助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推动“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育人主体单一、育人过程不连续、育人模式不完备的现实困境。“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指明了行动方向,高校在明确劳动教育价值意蕴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统筹学生发展全过程、增强劳动教育立体化渗透,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正向功能,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落实劳动育人目标需要高校回答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高校应秉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劳动教育的价值本源,坚持“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为理论规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耕读文化”与“工匠精神”为历史根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实语境,对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为有效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第二课堂作为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对于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双创育人与劳动综合育人高水平发展,采用社会调查、逻辑思辨、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应用型高校双创育人与劳动综合育人连带共生与嵌套关系。研究发现,新时代必然劳动需求向自由劳动需求转变的征兆已经显现,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创造性劳动育人恰逢其时。但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与双创育人的分离导致大学生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低。新时代创造性劳动将成为主流,劳动育人需要注入创新创业核心元素。双创育人与劳动育人存在教育目标的包容性、教育理念的统一性、教育内容的梯次性、教育结构的层次性、教育功能的互补性和师资队伍的同源性。建议创新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机制,探索书院制综合育人培养模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教师转型,以一对一培养学生“三创”综合素养;探索实践育人、体验式育人、问题导向育人新模式,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拓展育人场域,推动形成全面性、系统性、立体化劳动综合育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马慧 《林区教学》2023,(3):96-99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环节。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要在明晰其理论基础前提下,从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即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系统建构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积极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载体,全面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刘峥 《船舶职业教育》2021,(2):68-70,74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为出发点,分析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基础关联,阐述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构筑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重视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高校要以“国之大者”的视野和格局,完善育人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改善育人环境、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明晰劳动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论述涵养劳动情怀,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目标确立育人方向,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筑育人大格局,营造“沉浸式”育人氛围,拓宽“联动式”实践基地,优化要素保障,以多元评价和反馈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高校有劳动育人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资源投入匮乏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有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也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使命。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劳动价值观功利化物质化倾向、对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应在进一步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育人的特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理念认知、知识吸收、实践养成、品格内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融通”育人理念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从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可落地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增强高校劳动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赓续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举措。但随着人口结构、家庭环境、教育机制、西方价值、市场秩序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劳动教育面临“弱化、软化、淡化和异化”的风险,高校劳动教育结构体系和育人效果面临极大挑战。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重塑“四最”劳动价值观。应用型高校要以“端正劳动态度、塑造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传授劳动知识、生成劳动技能”为基本框架,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为本”的劳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