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必要性,以本校研究生专业课《现代工程材料》课程全英文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讨论了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废物资源化与生物能源"研究生全英文专业选修课为例,从教材选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授课效果问卷调研分析等方面,讨论了高校环境学科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方案和效果,并提出了加快高校全英文课程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英文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内对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提升,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愈发突显。结合全英文计量经济学的授课经验和学生座谈的反馈结果,目前全英文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以下三点问题:使用的英文教材案例及其数据缺乏中国特色;计量经济学自身的数理推导,为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增加了交流难度;计量经济学本身的难度致使课堂分化严重。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授课教师在课前进行语境预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中国数据适当进行教学案例替换,提升课程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我国部分高校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双语或全英文授课课程的设置情况,分析了研究生对于双语或全英文授课课程的评价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市政工程专业中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比例不高,相比较而言,985高校中英文授课的比例更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对于硕士研究生作用很大;研究生最期望获得的英语应用能力排序为:口语交流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40.0%的市政专业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出于阅读英文文献的需要。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将《交通规划》、《客运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等三门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建设全英文课程包。针对全英文授课特点,对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协调。通过制定精细化的授课质量控制表,保障全英文课程包的授课内容和质量。通过引进外籍教师和本校教师联合授课的方式,使全英文课程包既具有国际化背景,又能更多联系国内实际情况,适应本专业学生国际交流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科学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交叉学科语言优势的人才是教育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能源与动力学院的研究生为授课对象,对近年来开展的"高效换热器及强化传热"课程的全英文示范性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针对学生专业英文语言能力有限,提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全英文授课模式,提出反馈教学、案例示范、第二课堂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石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是岩土工程、采矿工程和石油工程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着重以石油工程研究生专业为背景,从课程特点出发,探究建设全英文岩石力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促进全英文教学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推进,发挥全英文教学在提升研究生素质中的作用,为培养岩石力学研究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8.
全英文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国内高校全英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在教材选用、预习与总结、授课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实现了高质量的全英文教学,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采用全英文教学,必然涉及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非常紧迫。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全英文课程建设为例,讨论全英文授课时如何不断将专业课知识点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辩证思维、探索精神、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家国情怀等有机融合,实现全英文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引领和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课程思政贯穿在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扎根于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积极拓展科研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打造、中外学术交流的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等,全面落实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全英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研究生全英文课程“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应用”作为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的建设情况。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了“注重科研与教学相促进,注重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转化教学”的课程建设思想;阐述了课程定位、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视频制作、教材撰写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全英文专业课程授课是我国高校建设国际化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手段。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如何顺利准备和实施全英文教学是一个较为关切的问题。在南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全英文“高等药物设计与合成”课程于2017年春季学期顺利完成讲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高等药物设计与合成”课程采用全英文讲授已达3年,有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优化了课程内容,为药学领域相关专业全英文授课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外国留学生研究生和本国研究生的全英文授课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Neutr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课程为例,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学术交流水平,拓展其知识面,同时考虑到研究生自身的研究方向,引导其结合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英文课程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研究性教学理念,构建了模块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结合课堂讲授、专家讲授和专题汇报三种教学形式,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以《FIDIC合同条件》课程为例,通过学生出勤率、课程通过率、成绩平均分、成绩标准差四项指标对全英文课程中引入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面向留学研究生的《叶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本文对授课对象、任课教师和教材选择等教学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全英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以提高留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为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科研相促进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本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交通工程学建设全英文课程的意义,以及全英文课程与既有双语课程的互补关系。通过开展交通工程学全英文教学试点,对授课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对比。对试点过程中存在的课堂规模不适宜、讲授内容深度不够、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性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微纳米制造技术前沿性强、发展速度快、国际化程度高,需要建立基础知识、工程实践、前沿发展紧密结合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微纳米制造技术"是微机电工程及相关方向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涉及大量前沿交叉学科知识,开展全英文教学是向学生传播本领域最新成果的理想途径。本课程以微纳米基础理论为引导,逐渐扩展到前沿微纳米制造技术,采用全英文授课和考核方式,利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专题汇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授相关理论基础、加工方法、适用材料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纳米制造基础理论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现代英语》2023,(16):5-8
为了顺应全球化发展,提高高校国际地位,我国高校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全英文课程。然而,全英文课程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从学习效率的视角出发,调查全英文课程的现状,对全英文课程教学效率进行了量化研究,找出了全英文课程效率低下的根源,提出了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全英文教材、加强全英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是推动国际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某全英文研究生课程近十年建设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国内、国际学生的习得效果及其原因,并从课程要求、教学方法、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举措,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开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全英文课程应配备一流师资,且需要教师的全力投入;二是全英文课程教学应面向国内国际全体学生,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需不断优化;三是全英文课程应营造多元的文化环境,促进国内国际学生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影响全英文教学效果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以及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全英文教学的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影响全英文教学效果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以及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全英文教学的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