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民居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豫北民居中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民居的院门形式和装饰雕刻上,同时还有房屋的门窗、隔扇等雕刻艺术方面,其中主要是砖雕和木雕。在雕刻内容上,反映了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的结合及其寓意,体现了豫北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闽南传统民居中的石雕、木雕、砖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一方面有装饰美化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其艺术特色和关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是研究开发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资源。通过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特点的认识和研究,为培养学生传统民居艺术设计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乔家大院砖雕艺术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乔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山西民居"内雄外秀"的独特风格.全院共有艺术雕刻三百多件.砖雕艺术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乔致庸借当时盛行的砖雕艺术,不仅美化了居所,而且将自己崇尚的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道德理想和处世哲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乔家大院的砖雕分布在屋脊、扶栏墙、山墙、影壁、翼墙、烟囱等位置,这些雕刻形象多变,技法细腻,内涵丰富.我们不仅能看到清代北方砖雕的浓厚、豪放,更能感受到大院主人内敛、谦和的性格特点和祈福、增寿的深层心理.  相似文献   

5.
向杰 《华章》2011,(23)
该论文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为研究对象,具体针对云南民居建筑文化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等问题,提出数字化技术研究与运用开发解决方案.论文对展示和传播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的艺术与技术、具有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特色的建筑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方法和策略,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徽州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砖雕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视觉美感研究其意象结构之美,分析出它的讲究诗情画意的意蕴之美、神采飞扬的气韵之美、自然朴素的儒雅之美、寓教于美的教化之美以及世俗享乐的情趣之美。同时从这五个方面发现,徽州砖雕是一种富有精神与情感传达的艺术创造。从而揭示其背后深厚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资源进行课题研究,形成特色 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西关,曾是广州最繁华的中心,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而主要西关文化则体现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人文文化上.砖雕是建筑特有的一种雕塑工艺,以砖为基本材料,由陶艺、石雕等工艺发展而来,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应用.广州砖雕以建筑用砖作为原材料,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特征,特别著名的是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砖雕艺术.陈氏书院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铜仁东山明清古民居建筑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本地浓郁人文历史的民居建筑,在民居建筑艺术特点上受客商文化所形成的徽派民居特征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域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点,以及共同的文化背帚,民居建筑的构成表现出与徽派民居一样的秩序、风水、宗法伦理特征。建筑形式上以风火墙,石库门和砖雕艺术的四合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大别山区为个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能够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促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中数字弱势群体居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合度较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体现不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忽视受众群体差异等现实困境。应着力提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字化传播技术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程度,重点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在价值提升,积极拓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准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价值、保护现状和困境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几种功能置换来实现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是当地居民在千百年与自然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借鉴与创新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促进当地经济,塑造立体化形象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建水团山民居是迄今保存完好的融中原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域特色为一体的滇南民居古建筑群的代表,民居建筑的历史风貌,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题材内容无不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居传播的传统文化,不但使我们直接面对传统,营造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起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实现计算机辅助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如何发挥计算机媒介对文化的承载作用,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欣赏、保护和继承的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基于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制作的研究为基础,及相关具体实例来阐述怎样采用虚拟博物馆的方式设计一个适用于数字化欣赏、网络传播和研究的数字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徽雕艺术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符号之一。现今,徽雕艺术面临着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现实。本文着力思考数字技术为徽雕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探索徽雕艺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之道,使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活态"保护、传播和传承徽雕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潘依华 《文教资料》2005,(31):142-143
江南民居和谐、精巧,崇尚建筑装饰,把雕刻艺术引进了民居,雕刻有砖雕、木雕、金雕、石雕等,各种不同建筑工艺极富特色,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民情。  相似文献   

20.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