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为引领,对照标准,审视滁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中心”理念体现不足、“产出导向”专业实践推动不力、“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不全。小学教育专业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凸显“学生中心”的师范特色、强化“产出导向”的实践成效、推进“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等方式进行专业改革,持续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依据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化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促进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办法》指出,对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认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办法》明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学生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公共课为师范生进入教育事业提供基础知识、方法、态度和价值观,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课程设置。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过程中看,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学生中心游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产出导向偏离、在评价反馈上存在改进机制不足等现实困境。从OBE教育理念出发,解决上述问题亟须从理念上聚焦以生为本、施教中统筹资源优势、评价上构建测评体系,通过集“理念—施教—评价”三位一体的路向改革探索,以期推动专业认证理念内化于教师本体,外显于教师教学行为范式,从而提质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与标准,本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如下改革:本着“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宗旨,紧密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用实践带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从地理科学专业特色出发,剖析当前“地球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合理设置课程目标,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甄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产出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力培养;注重课程达成度量化分析,推动课程不断持续改进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确立了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明确颁布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强调统一认证体系,实行三级监测认证,确定认证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开启全国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实施的教育局面。  相似文献   

8.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应该关注专业认证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产出导向”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追求质量卓越的必然要求。师范生对师范专业认可度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培养质量不能忽视的工作环节,以“产出导向”进行“督教”更应着重“导学”,关注师范生在高校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师范生的见习、实习环节的督导工作应该引起重视。调研用人单位对师范实习生的满意度是教学督导工作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成为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项目式学习体现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理念走向实践的有效途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改革,主要在四个方面做了实践探索:根据毕业要求,确定课程目标;设计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创建条件,保障项目实施;实施表现性评价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分析当前教务管理在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教学档案管理模块、教务管理队伍工作质量等方面之不足,并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认证程序、评价结果等角度论证创新的必要性,针对性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推行服务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实行教学档案管理全过程数据化,以教务管理模式精益型创新优化内部分工与协作,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持续提升教务管理者专业素养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于2017年10月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毕业要求是专业向师范生做出的学习发展承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结合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原文中的七个关键词进行浅析,为后续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及指标的准确分解奠定理论基础,使专业认证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在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作者从师范类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出发,对优化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证明,教学改革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化学师范生的学科素养、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合作与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教师资格考试、专业建设等有较大区别,但部分行动者对此还不能准确辨析。通过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往制度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行动者的影响,总结目前师范类专业认证运行中存在的四种认识误区,提出行动者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解应进行从宏观到中观、从管理到治理、从输入到产出、从预设到生成的逻辑转向,以减少师范类专业认证运行中的历史惯性和路径依赖,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教师资格考试、专业建设等有较大区别,但部分行动者对此还不能准确辨析。通过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以往制度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行动者的影响,总结目前师范类专业认证运行中存在的四种认识误区,提出行动者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解应进行从宏观到中观、从管理到治理、从输入到产出、从预设到生成的逻辑转向,以减少师范类专业认证运行中的历史惯性和路径依赖,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英语师范专业学生通过《英语语法》课程的学习,既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又为将来的教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检测与评价、问题与改进等环节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以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自2017年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五年来,开启了教师教育的新阶段,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教师教育发展政策,为地方师范院校提供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如何精准把握政策红利,深刻领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要旨,及时从被动“跟跑”转变为主动“领跑”,考验着地方师范院校的决心和智慧。而轰轰烈烈的“新师范”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文科”建设,也为认证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的是监测和调控师范生培养目标质量,确保师范生培养质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坚持稳步改进,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师范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具备评价、反馈、改进等环节的管理模式,为师范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合理诉求,其中"学生中心"呼唤教师教育课程的"生本性","产出导向"呼唤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持续改进"呼唤教师教育课程的"生成性".对照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目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内容滞后、实践薄弱、实施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提高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 当下教师教育的转型性变革,紧密围绕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要求,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秉承“做精做优师范专业”的 教师教育发展战略,将已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融入师 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 本、能力为重、合作育人”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用于培养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专业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 当下教师教育的转型性变革,紧密围绕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要求,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秉承“做精做优师范专业”的 教师教育发展战略,将已产出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融入师 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 本、能力为重、合作育人”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用于培养适 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专业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