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火山喷发的成因"一课中的模拟实验因为土豆泥火山和番茄酱岩浆摆放位置不够精准,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并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利用相匹配的罐子与茶漏的实验装置让土豆泥火山和番茄酱岩浆分离,各自留有空间,又有火山受热膨胀的通道,更好地模拟了现实中的火山地形,还让实验效果更加快速和明显,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在高年级段提出了指导学生学习模拟实验的教学要求,并规定了7个模拟实验:雾、露、霜、雨的成因、空气流动成风、温度变化对岩石风化作用、昼夜成因。自然教材(人教版)高年级段,还增编了鼓膜作用、水土流失、磨圆作用、沉积现象、岩层格皱。地震成因、眼球成像及近视眼病理、月相变化。日食成因等9个模拟实验。高年级课本有82个实验,模拟实验有16个,约占20%。不难看出,模拟实验是自然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1$拟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1.1为学生开辟主动探索学习的途径小学自然中天文、地质、气象、人体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3.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高温的熔融态岩浆及气体在地壳比较脆弱的地方冲出地面的现象。我国不是多火山地带,因而看到火山喷发的机会不多。但若要通过下面介绍的模拟实验,来观察类似火山喷发时产生气体、液体及固体物质的喷射现象却是很方便的。实验用品:重铬酸铵、坩锅、粗铁钉、酒精灯、火柴、粘土制的小山、坩埚钳。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中的实验介绍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是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第4课《火山和地震》中的实验内容。火山喷发、地震以及海啸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而这种释放的过程以及引起的变化,单凭课件是无法诠释的,必须和模拟实验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是这样的: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的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杂志2006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改进》。我决定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但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6.
<正>“火山喷发”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是“由外及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地球表面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和活动。本课分三步:实施教学,感知原型,推测成因;建构模型,模拟实验;回归原型,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演示、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更好地揭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成因。文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模拟实验为例,采取分组实验形式,探索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从而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杂志2006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改进》。我决定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但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调整。一、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类型,其基本特征是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探寻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科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验证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模拟实验(如模拟火山喷发)和探究性实验(如探究物体的沉浮和体积重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对眼睛构造的观察、思考、实验、推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体会眼睛在日常生活的重要眼卫生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人的眼睛既能看到近处物体又能看到远处物体的构成原因的模拟实验。(凸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与物体距离远近不同,成像清晰度也不同)。教学准备能避光的实验室或教室、眼球结构立体模型、视觉成因示意图、近视的成因模拟实验图、蜡烛及凸透镜、支架、纸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收录机、眼保健操…  相似文献   

11.
《自然》第五册中有关昼夜现象、四季成因等涉及天文方面的内容,由于处于巨大的时空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构图与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很难讲解和处理,运用形象的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投影仪镜片反射出的光线亮度大,又近于平行光线,所以用来模拟太阳光是很好的实验材料。 1、昼夜成因实验  相似文献   

12.
《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其中“炉灶生火”的实验可以简化,还可补充“海风和季风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每人一份):15cm×20cm纸一张、剪刀、浆糊、火柴、短蜡烛、蚊香。 制作方法:在纸下端剪去1cm×1cm一块,作为“炉门”,再卷成纸筒粘好,作为“炉灶”立于桌上。 实验过程:点燃蚊香,靠近“炉门”,看到烟直升,不进入炉内。再点燃蜡烛,将纸筒套在蜡烛周围,将燃着的香靠近“炉门”,看到烟由“炉门”进入筒内,从筒上口冒出。此“炉灶生火”的模拟实验简单,易行,便于观察。 研究讨论海风和季风成因的模拟实验:用两只烧杯分别盛有黄沙和水(代表陆地和海洋),分别安放两支温度计在两烧杯中(沙和水  相似文献   

13.
【常考考点】*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梳理】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  相似文献   

14.
在基层学校多次听了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第二课《进一步观察岩石》一课,上课教师对其中“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条件较好的学校老师的做法大都是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内部的情况、火山喷发的情景、熔岩及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条件较差的学校老师则根据课本提供的做法则是用小苏打、醋、洗涤剂等在玻璃瓶中发生反应来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虽说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效果明显,参照书本上的做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本人觉得这样的做法给了学生一些不真实的感觉,缺乏科学探究的信度…  相似文献   

15.
模拟实验及其教学方法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很多研究对象在中学生物实验室中直接开展实验显得很困难或者不可能,生物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模型代替研究对象,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和丰富探究性学习,改变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学生做模拟实验时,存在对实验原型、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不清楚,导致实际学习效果不高。笔者对高中生物模拟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文章以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围绕“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开展模拟实验,初步探究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崩落采矿法放矿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将真实物理模拟实验与虚拟数值仿真实验相整合,优化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实验工艺流程和装置。采用平面物理模拟实验、立体物理模拟实验、三维数值仿真实验等方法,对不同步距条件下的端部放矿中矿岩流动机理和贫化损失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2007,(11)
地震的成因除火山喷发外,主要是地壳的岩层发生断裂引起的。它会使周围地区地层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自制模型进行模拟演示。模型一用废报纸裁成300×40(毫米)的纸条,叠成80~100毫米高。在它摩擦力实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对比实验法了解“白气”的成因,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雾和云的成因。 2.学会做雾和云的模拟实验。 3.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了解“白气”的成因,根据“白气”的成因推想雾和云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一、模拟实验的基本特点1.模拟实验具有直观性与直接实验一样,模拟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它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成直观的现象进行类比,使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2.模拟实验具有控制性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模拟实验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较少,因此就更容易被实验者控制,使实验沿着实验者所设计的方向进行。3.模拟实验具有经济性模拟实验所使用的模型是原型事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