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后半叶,广播受到电视的冲击,由强势媒介边缘化为弱势媒介.电视出现之后,声音已经不是广播所独有的传播载体,广播只好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上寻找出路,走一条与电视不同的路.在此背景下,与传统广播模式不同的"珠江模式"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传播形态,电视媒介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本文从仪式传播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介事件凝聚社会、融和情感、增进团结、传承文化、确认秩序的重要仪式功能,考察电视媒介事件的仪式传播特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俊 《编辑之友》2021,(9):70-74
近年来,开办超高清频道成为电视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超高清升级使电视从"冷媒介"向"热媒介"逆转.然而,分辨率和清晰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电视竞争力的增强,超高清频道亦面临多方面的市场挑战,且"热电视"具有与以往电视不同的传播偏向,必然走向"贵族化"、高端化,因而发展受限.在网络时代,新兴媒介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融合性,既不"冷"也不"热".电视业应超越频道思维,将超高清应用融入互动式数字媒介及产业链的大范畴中,把"热"(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与"冷"(强参与度、强介入性)结合起来,拓展传播偏向,以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华体"作为一种由新华通讯社所创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形成和不断改革发展的、符合国家通讯社传播特点的主流新闻文体,对中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电视公益节目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颇具时代特点的电视产品.本文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从"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两个层面,针对在公共话语空间里,电视媒体如何借开展公益活动之机,增强自身的媒介传播力,并以此打造媒介公信力等问题进行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洋 《记者摇篮》2007,(5):60-60
电视谈话节目是记者主持人与被采访对象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式。时下,电视谈话栏目火暴荧屏。虽然节目风格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拟人方法,依据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分析了不同传媒所扮演的"传播角色"及其所具有的"人格特征".透过这些"传播角色"及其"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9.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电视"面对面"由新闻现场、人际交往场和媒体传播场共同构成,电视媒介本身又具有能够传递立体场信息的特性,电视"面对面"在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场兼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2.场描述内部各种力量之间的变动和冲突;3.场关注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定型是人类常见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用定型概念分析大众媒介在再现他者时的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现象,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媒介定型",并试图用这种新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一种偏狭机制,分析大众媒介如何通过放大细节形成和维护对他者的定型,追究"媒介定型"的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最终揭示"媒介定型"的深层动因--民族中心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传播中的"妖魔化"问题,以及大众媒介组织制定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大众传媒从载体形式到传播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字技术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平衡,这也给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电视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媒介的引导者、交流者,其角色定位也要随着媒体融合的加快而进一步转变.在当前"融媒体"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新的媒介环境是电视主持人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茜 《当代传播》2007,(6):111-112
近几年,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为电视媒介增添了一些活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式,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读报"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探究其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两位传播专家在其1992年出版的专著<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即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文化呈现多元化,在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的栏目或节目被不同的受众群体所选择、所分割,大众传播趋向小众、分众传播的情况下,媒介事件却始终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从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在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并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格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电视图书这一跨媒体出版物为例,分别从媒介特性、表现手法、传播理念与影响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与图书两大媒介合作的依据,验证了传媒融合是实现文化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8.
陈颖 《新闻界》2007,(3):78-79
"守门人"在电视传媒中具有信息的检查功能,代表媒介组织和受众的要求和需要,对信息作出鉴别和选择,决定其能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同时,"守门人"还具有对所传播的信息的加工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桥梁功能等.电视"守门人"的把关好坏,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电视"守门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守门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是影响其对电视娱乐节目把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佳琦  刘杰 《传媒》2018,(9):54-56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来,多家媒体充分运用电视媒体的优势,积极吸取当代新媒体动漫传播经验,开创了电视新闻节目运用动画模拟形式的新格局,并称之为"动新闻"."动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驱动的新闻叙事方式,目前已被诸多媒体广泛应用.从2009年台湾《苹果日报》的"动新闻事件",到2015年新华网新版上线并引入"动新闻"模式,这一变化过程无不体现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制作与传播形式的重要变革趋势.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动新闻"出现的社会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融媒时代"动新闻"实践的三种模式(《苹果日报》、新华社、《新京报》模式),以此凸显"动新闻"在新闻传播及时性、真实性、新闻道德伦理、新闻版权界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电视采访,除了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主题和目的,了解采访的背景,还要捕捉新闻重点,提前做好提纲,明确采访流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采访,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媒介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介已不再是主流,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变化,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是当前电视媒体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