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汽车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培养满足全球化需求的国际化汽车人才将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提高学生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举措进行深入研究,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重大需求,依托国际组织提供的协作项目和国际竞赛为载体,补充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化沟通及资源平台,探索出汽车工程类专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国际化汽车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需求,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凸显了巨大的“人才鸿沟”问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支持网络、项目定位和经费方面的挑战。介绍了清华大学打造支持网络,建设“中国文化”和“国际实践”两个课堂,聚焦“研究型人才、领导型人才、工程实践人才”一体培养的“一个网络、两个课堂、三类人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践探索。提出应从战略高度推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通过理念更新、制度建设促进项目转型,并给出提升生源质量、促进学生交流和注重质量保障等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德广 《高教探索》2001,(4):13-16,32
要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人才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本文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主题 ,从现实层面描述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论述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要求教育国际化 ,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举措 ,就我国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进行探索。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和发展机遇 ,表现在世界经济出现持续多年比较稳定的增长 ;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使世界贸易额多年来以较大幅度持续上升 ;国际资本流动、科技转移、人…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强国的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际通用人才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培养国际化通用人才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研究以黄淮学院国际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下的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驱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了谋求国际经济发展以及在新型国际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各国都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立足点促进教育结构改革。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道路上,安徽外国语学院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从国情出发,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和完善了“语言+专业+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立志于培养应用复合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的挑战与机遇,由此而来的对工程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更高的需求,以及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本文指出了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要达此战略目标,需要建立校园的国际教育环境、培养国际化领导人和师资、发展国际产学合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文中给出了一些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大能源战略要求开展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针对石油工程创新型国际化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已建立的国际化教育资源,系统设计了全英文授课的“钻井工程”“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基础”等课程,开设具有鲜明国际化培养要求的教学实践,同时创建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国际视野”相互作用的递进和联动式培养模式,解决了“培养什么及如何培养”的问题,丰富了石油工程国际教育模式,实现了创新型国际化石油工程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张成霞 《教育文化论坛》2011,3(4):102-104,139,142
贵州大学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其作为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学校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外事工作方针政策,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总体要求,密切结合校情和省情,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创新办学模式,大力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已成全世界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高水平人才为各高校所重视。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形式,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显著。因此,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是一条必经之路。其中,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国际化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高校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交换生互换、暑期夏令营等途径来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各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扬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多途径培养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具体做法,对地方高校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浪潮之下,学生国际流动是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制度与经费双保障、教师与课程国际化双支持”的学生国际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调查数据,研究地方高校在学生国际流动中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高校制度与经费保障对于地方高校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的学生规模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流动受到教师背景国际化和课程国际化的影响,海归教师在教学与师生互动中对学生国际视野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发展,课程国际化则是地方高校促进学生国际流动的多元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今天,不少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定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增强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定为发展战略。在这种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不是单纯的汉语言文化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专业理论教学,而是以服务于促进学校国际交流以及提高学校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推进教育国际化为目的的基础工程之一。浙江大学近几年的留学生教育工作主要就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和合作。近年来,浙江大学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交…  相似文献   

13.
教育国际化观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凤翔 《教育探索》2001,(12):49-50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国际化趋势。教育国际化要求培养受教育适应社会国际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促进国际理解。学校培养教育的内容要实现科技化与人化的统一,强化外语、数学、理科和计算机等课程。要开发和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领域的人员交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影响了各国之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也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来了影响。新冠疫情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造成了影响: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了跨国留学和教育的意愿;教育方式转为线上会缩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各个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签证和居留等政策会影响到国际学生对于留学目标国家的选择,进而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洗牌。而新冠疫情结束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也不会完全消失,主要表现在“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影响跨国留学的愿望与动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与各国重振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线上教学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模块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16.
本土国际化:国外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社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培养理解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过去,人们认为促进学生的跨国流动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如今,“本土国际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着眼于课程改革和课外活动开发,并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力图使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出过国的学生)都具备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已成为地质矿产类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本文从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的定位开始,阐述了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分析和论述了该校在培养国际矿产资源人才的一些实践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趋势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新形势,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把握全球化的业务规范和管理法规、顺应金融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只有立足在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下,加强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国际化,进行金融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更新,促进金融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增强我国金融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逆全球化”思潮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需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并立足于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搭建和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构建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能效等角度,探索“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助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势不可挡,其经济学动因既有经济全球化这种外部因素要求,更有教育本身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国家经济利益的驱使。本文结合笔者在德国留学期间的研究和见闻,以德国为案例分析了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以及师资国际化措施,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其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英语课程设计、国际课程开发和英语人才的培养措施,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现代很多国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德国经验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