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文学批评生产不仅促进了网络文学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的扩容提供了现实资源。网络民族志文学批评提高了批评的有效性,也逐步形成了网络文学独有的批评生态。幻想作为网络文学创作主要精神源头,有着文化人类学同样的心理结构,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始于幻想,终于人类的语言游戏,这种特性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基础。可以通过世界性的“共情”空间的建立,“互动—共享”模式的推进,建构三位一体的“大文化”语言情境的网络文学批评生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也呈现众声喧哗之势,但是繁荣背后是肤浅化和过度自由化的危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好在网络文学与批评和传统文学批评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可以成为专业批评家介入网络批评的有利条件。另外,专业批评家也应该积极地适应网络文学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前,网络文学批评成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文学批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如概念的界定、特征及类型的归纳、评价体系的建构。二是立足网络文学批评生态,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进行史实梳理,对当下的批评困境进行理论疗救,并对其未来走向进行预测。通过对当前理论发展和现状的研究,以期为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梳理出较为明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主流意识形态的鼓励、倡导下,虚构题材网络文学呈现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呼应主流价值、映射社会问题的“现实转向”趋势。作为最有影响力的题材类型,虚构题材网络文学从不缺乏对现实的关照,然而当下却面临短视频和免费阅读冲击下的用户流失、内容空心化、IP改编不及预期等问题。从《琅琊榜》系列、“九州”系列、“振华三部曲”等成功案例来看,虚构题材网络文学加强对现实的关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现实质感,向着更加成熟的精品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现实转向”,更有助于延续网络文学作为世界“文化奇迹”的辉煌,同时探索出对中国网络文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现实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新媒介艺术发展迅猛,但相应的文艺批评却经常处于滞后、缺席或错位的状态。在事件理论的视阈下展开网络文艺批评研究,更多地关注文艺活动的断裂性、生成性、悖论性和互动性,让研究重心从意义研究转向过程研究,这有助于准确把握网络文艺的特质和趋势,为网络文艺批评摆脱话语困境提供可行的策略,有利于新媒介艺术批评的创造性生成。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面世以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为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学理探讨,活跃网络文学批评,2016年8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近100位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之比较;网络文艺价值导向与批评标准;网络文艺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以及网络文艺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科学家灵感的激发剂 ,同样 ,科学也是艺术家灵感的激发剂。科学技术和科技理性 ,对艺术的发展既有推动的一面 ,也有破坏的一面。“网络文学”很年轻 ,且雄心勃勃。但是 ,“网络文学”与摄影文学、影视文学一样 ,只是一种“嫁接”的不明确的说法。现在 ,“网络文学”还是文学的一种 ,只是所用工具和传播渠道不同而已 ,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本质的区别 ,还为时过早。目前 ,大批“网络文学”丛书、网络作品的问世预示着“网络文学”不仅从形式上 ,而且从内容上向传统文学靠拢 ,并同样日益商业化。实践一再证明 ,高科技进入文学 ,仍须服从文学规律的支配 ,否则 ,文学就会被科技异化 ,就会变质 ,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宣泄工具 ,大大降低文学的水准。倘若对所谓“网络文学”的认识离开对文学基本认识的规范 ,使文学失去自己的边界 ,甚或令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看“网络文学”变成一种痛苦 ,那是极有可能在无形中取消真正的文学创作的。研究“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应当会成为一个重点。“网络文学”对文学的影响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给予关注 ,但是 ,“网络文学”对文学理论特别是文学基本理论的影响 ,研究得还不多。“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 ,而网络文化又构成“文化工业”主宰一切的大语境?  相似文献   

8.
从90年代初开始在网络上萌发以来,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成为文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然而与网络文学的一派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我们认为造成网络文学被有意无意轻视或忽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网络文学的艺术价值缺乏有效认知,对其抱有成见,简单地斥之为浅薄、低俗、文学性不高,应该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因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厘清网络文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和“80后”写作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两种文学现象,而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却无疑会阻碍其健康成长。本文力图描绘当代批评界对这两种新兴文学现象的阐释状况,剖析了“捧杀”与“棒杀”两种误读式批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倡导真诚民主、客观公允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是整个庞大文学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应着文学作品的传播、消费和接受而产生并且发展起来的。然而,面对网络文学静悄悄的新兴革命之下,网络文学批评似乎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文学理论出发的批评更是捉襟见肘,跟不上网络文学革命的步伐。因此,有必要提出迎合时代步伐的批评模式,以使网络文学在转型时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书写是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实践中最具文化批评价值的部分,主要表征为自然书写、动物批评和宗教救赎三个维度。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自然书写呈现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符号化和视角化解构、对自然的审美化融入和对生态破坏时自我救赎的讽刺。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动物书写的诗学策略体现在动物叙事视角的自然性、人类欲望膨胀对动物生命的剥夺以及“杀生”与“救赎”的讽刺性悖论。面对自然环境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少数民族网络作家汲取宗教精神中的“万物有灵”的思想、佛教“不杀生”和“众生平等”的观念及哲学思辨等思想,实现对生态困境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亟需理论界对其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接受机制、批评机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选取涵盖了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等6个层面的关键词100个,这是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学场域所作的一个扎实的基础性理论工作。该著作没有对所列的关键词作普通词典意义上的定义或解释,而是对这些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一个现场记录,在记录中进行质疑、思辨、探讨、阐述,力求反映出所列词语的时代气息以及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洞见网络文学的本质所在。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传达。这些关键词还原了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种种变革,表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经过二十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核心表征而言,主要呈现为以理论探讨为基础、以作品批评为主导、以制度创化为根本;从存在问题而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割裂"、对网络文学的科技含量与艺术特色关注不平衡、对网络文学新兴特质之归纳及理论"预设"大于实践概括等,都内在地推动了评价体...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网络文学批评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注意的问题。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批评原则进行了探究,以使网络文学批评能够进一步促进网络文学创作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是近年来出现的颇热门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没有出现有说服力的看法。网络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改变了文学的书写和传播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什么。所谓“网络文学”,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网络写手和理论家们一厢情愿构筑的让他们能进能出的理想“小菜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并非偶然的文学现象,也并非主观愿望可以任意取舍的文学形态。新媒体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学,而网络文学也必将随着新媒体——网络、手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网络文学从当初的“星星之火”演变为今天的“燎原大火”,以亿万读者争相阅读和互动参与的文学事实,堂而皇之地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谱系,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一支强而有力的新军,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从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发展轨迹作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辨析网络文学的未来走向,进一步明确网络文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自上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媒体,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西方学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网络文学进行了相关研究,我国的学者起步相对较晚。当下,网络文学的研究在中西方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网络文学不再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学现实,它正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蓬勃发展在当代文学艺术之林。本文从界定、特点及价值三个方面对网络文学的生态进行概述,力求更多的文学研究爱好者对网络文学有更为客观的了解,并促进网络文学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审美主义视角下大众文化批评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主义和大众化批评中是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视角。其本身又蕴涵着一些令人质疑或反思的东西;审美主义所依据的“审美距离”、“理性”等传统美学观念,其自身的合理性尚待证明,审美主义在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具体批评和话语操作时,忽略了不同艺术类型各自的特征及差异;审美主义批评没能充分考虑到当前大众化的现实和历史境遇以及化品位和功能,表现为理论滞后和话语错位,在反思基础上,呼呈理论创新,建立新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玄幻小说凭借其幻想特征,自诞生以来就迅速走红网络,并发展成为网络文学中的主流。而与其蓬勃发展不相符的是,理论研究方面上则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以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为基础,探究网络玄幻小说在读者群故事情节及发表形式方面的特点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文学批评再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风貌,这种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生活造就的欣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篇幅短小自由的点评式的批评方式;整体性思维下的意象化的批评语言。提出了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网络文学批评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