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五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中小学校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践行国家意志,构建“五育”融通课程体系,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协同多元育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五育融合”的教育环境,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育人这一核心价值的引领下,“五育并举”需要向“五育融合”提升。“五育并举”是“五育融合”的基础,“五育融合”是对“五育并举”的理论提升。“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提升的关键,其原因包括:“德美育”的建构是实现全面育人价值的关键路径;“德美育”是“五育融合”的精神内核;“德美育”的建构有利于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自然过渡。“德美育”体系的建构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目标维度表征为培育德性美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维度应在课程开发主体多元、课程时空多元的基础上,超越近代西方条块分割的学科建制;评价维度的核心是基于情感和价值的心灵美的内在生成度,建构嵌入式叙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五育融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当前教育领域中"五育"失衡与"本土化STEM教育"缺失的状况,五育融合教育将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它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全人教育路径,是对五育并举的超越;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适应我国教育特点的本土化跨领域融合教育范式,是一种比跨学科教育抽象层次更高的跨领域教育。因此,与其说它是一种融合教育的理念,毋宁说它是一种可以课程化、活动化的教育类型。作为一个需要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全新概念,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勾画符合逻辑理路,也需要从实践层面思考现实难题,前者可以从核心素养"三层架构"入手,后者则可以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教学融合和评价融合等五个维度切入。  相似文献   

4.
张发新 《江苏教育》2022,(82):63-65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中部积极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课程框架,以培养“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为课程目标,深度挖掘学科育人要素,优化和变革“基于融合、在融合之中、为了融合”的课堂教学,努力打造初中课程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在“五育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正逐步从探索走向成熟。本文从语文教学改革融入“五育”的必要性入手,探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包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目标创新课程体系,以“五育融合”为理念探索育内融合、育间融合、跨育融合、跨域联合等课程改革方式,以期就自身实践经验对相关教育界或学术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的目的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是说“五育融合”就是将“五育”简单相加。实际上,“五育融合”是以“五育独立”为基本前提的;没有“五育独立”,也就无所谓“五育融合”。现有的德智体美劳各育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其育人本性,因而“五育融合”必须以各育育人本性的恢复为基本条件。因此,学校教育的学科边界必须以人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完整性来实现新的边界跨越,学校需要在生活化的教育逻辑下重构育人生态,从而真正实现“五育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实现“五育”融合势在必行。通过政策梳理、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五育”融合在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评价导向和竞争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顶层设计、经费改革、模式变革和激发内生动力方面提供相应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教学研究范式与“五育融合”存在内在关联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教学研究范式的研究主体、研究问题、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五育融合”视角下教学研究范式经历了全面发展教育研究范式、“五育并举”研究范式及“五育融合”研究范式构建时期,但“五育分离”的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目前,教学研究范式将进入“五育融合”研究范式时期,为解决“五育分离”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为此,教学研究范式将从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学研究问题、教学研究框架以及教学研究方法等要素方面向“五育融合”研究范式转向,并从这些方面构建“五育融合”教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11.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各地要不断培育优质师资、推进课程建设、革新课程样态、构建评价体系、营造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五育融合”,变革育人方式,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育”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看来,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基础。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内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维度,也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五育融合”不仅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意味着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方面。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丰富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正确导向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试题命制过程中进行“五育融合”,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学科知识与“智育”紧密相关,同时也关注与“德体美劳”的密切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国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而“五育融合”理念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加强初中历史教材中各个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明确教育目标和内涵,进一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内化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促使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以建 《教师》2023,(25):75-77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五育”融合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小学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落实“五育”融合理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作者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和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巧用信息科技、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内涵分析、开展实践活动、引入名家作品、展现运动之美六个角度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旨在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提出的观点,也是对“五育并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相比“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不仅强调“五育”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更加注重“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在鼓励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完整的人”的培育。[1]鉴于当前教育领域存在明显的“五育”失衡现象,“五育融合”教育的提出既是对应试教育的反思,又是对回归教育初心的呼唤。近年来,5G、大数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化,现今高等教育面临一个迫切任务:坚持五育融合,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为了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和质量,为学生长远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本校大学英语课程采用“五度教育”模式,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有效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五育,指的是人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总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而针对“五育”所开展的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应当在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才能让“五育”的目标任务得到充分的实现。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五育融合”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融合多学科知识内容,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塑造人格,促进五育并举的全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