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俊红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80-82,94
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排外主义运动在华人移民问题上再起狂澜。以往学者主要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解释美国排华浪潮,其实美国天生的种族主义倾向才是排华兴起的根本原因,现拟从种族优越论、种族文化歧视和美国传教士的种族偏见三个方面来探讨全美排华浪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历经跌宕起伏,演化为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多维度的价值取向体系,它从多种镜像层面客观反映了美国社会历史原貌,然而,多元文化教育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社会兼容性张力的种种争议。对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合理建构必须把握好学术理性、实践理性与政治理性这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进程和人文环境对文化圈层现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圈层”反映了世界文化多极化现象的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程度决定文化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是这种社会发展程度显示的不同文化,却不能简单地插上先进或落后的标签。人文环境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条件也是影响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承继优秀传统文化和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思想."党内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具有三个核心维度,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方向.第一个维度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5.
政治极化不仅是当今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也是美国历史上经常反复出现的现象。20世纪S&S时期(1960—1975年间,era of sixes and sevens, S&S Years)是美国政治极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亨廷顿认为这一时期的政治极化是一种以政治观念为分野的垂直化分裂。自然的两极化并非左翼和右翼之间的社会分化,而是当朝和在野的政治分化。因此,亨廷顿对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并没有表现出悲观的论调,而是认为美国的政治共识为政治极化设置了底线。美国拥有相对复杂、适应性强、相对自主并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政治制度和以“两党制”为形式的现代政党制度,能够同化社会力量扩大政治参与活动。极化的社会力量在美国高度发达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面前会逐渐走向缓和。作为世界最负盛名的政治学者,亨廷顿的理论范式向来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其关于美国政治极化的重要论述对于理解和预测当今美国政治极化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所以这些要素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教育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纵观中国20世末到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是在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教育改革也对这些  相似文献   

7.
白鲁恂政治理论主要涉及过渡政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化三个概念。《中国政治的动力》和《官员与干部》是白氏中国研究的代表作。他认为中国政治是文化因素和姑构因素的混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个中心假设和8个主要假设。白鲁恂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都做了充实和创新,但也有文化决定论倾向、个案研究难度不够和种族中心主义偏见等不足。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11)
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高等教育规模庞大的国家。同时,美国又是一个政治上阶级矛盾、种族矛盾深刻,经济上贫富悬殊,政体上实行地方分权,高等院校种类繁多、高教成本差异巨大的文化多元的国家。与这些因素相应,美国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是较早建立政治参与机制的国家,但少数种族政治参与程度一直不是很高。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比较了美国的少数种族与白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差别,并分析了影响这一问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其外交政策具有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这是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天赋使命感、种族优越感、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裴璐 《教书育人》2008,(5):10-11
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背景中所发生的。所以这些要素就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促进着教育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纵观中国20世末到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是在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教育改革也对这些因素作出了新的阐释。但在众多因素中,文化因素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应该是最为复杂最为深刻,反过来教育改革能否承担起文化价值的使命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聂露 《教学与研究》2012,(10):67-73
本文通过评论《审查历史》一书,提出了解释日本、德国和美国教科书争议之所以发生的四个原因。在界定教科书争议的国际和国内维度的内涵后,论文从控制教科书生产的不同机制、公民认同的变迁、国际关系的改变和对外战略的规划等四个方面,逐一分析了德、日、美三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于教科书争议的影响,得出教科书争议和文化分歧的背后是政治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新移民人口、经济、政治特征以及文化适应的分析,旨在说明新移民与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进而阐述中国移民对当代美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新移民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受过专业训练。不像早年移居美国的老移民,新移民更愿意去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新移民也是1965年移民法的受惠者。在社交上,新移民比老移民在唐人街以外有更多的接触,一些人作为同事生活在白人中间并与白人共事。政治上,新移民比老移民更关心他们的权利,他们逐步地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新移民在跳出美国种族樊篱的同时,在有活力的主流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快捷,由此带来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基于社会个体层面的交通技术文化也越发引人关注。其实,交通技术文化在关系国家上层建筑甚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功能比个体层面的需要更加强烈。如果从历史维度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交通技术文化如影随形般影响着国家经济、国家政治、国防事业这三项决定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上层建筑,由此,自然会引发交通技术文化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国防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化传统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的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与艺术文化等均具有其独特的传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对整个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今的美国文化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而这势必会大大推动美国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女性历史叙事与性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历史叙事将性别与政治、经济、种族、阶级放在一起,成为思考历史的一个角度,特别关注性别文化在社会道德伦理、传统文化和群体心理模式中所起的作用。女性历史叙事对历史的生成性及传统文化的虚假性的否定,建立在对男性阴暗性的否定上,而关于爱情的讨论和对女性身份的认证则占据了文本隐型结构的核心。女性历史写作在主流历史的碎片和缝隙中起步,以自己的性别经验想像历史,以对男权历史边拆解边合作为叙述策略,建构女性的心灵史,进而达到丰富历史、改写历史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7.
歌词是一种意动式的符号文本,其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歌词创作往往有多种目的,可以是纯粹的艺术表达,也可以传承历史、宣扬政治等。歌词的这种多功能性,使它的表现维度超越了文字和文学,具有了无乐之诗和无词音乐都无法取得的文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紧密相关。社会文化催生滋养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丰富发展着社会文化。美国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其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尤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更为复杂。本文拟通过分别分析美国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的四个阶段中各个阶段特有的社会文化对该阶段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深刻影响,从社会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三个维度,观照美国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德育嬗变历程,试图初步揭示美国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相依相生的复杂关系。 殖民地时期 (1607— 1776):传统道德教…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历史学家约恩·吕森将历史文化分为政治维度、审美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不能互相代替和归并,它们是共同构成理解历史的一个坐标系,通过三个维度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才使历史理解成为可能。任何历史作品者都会有三种维度,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而且任何作品中的三个维度之间都有被其它维度"工具化"的危险,既要让三个维度各自保持独立,又要使他们相互批判和监督,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文化的导向功能。吕森的三维度理论使历史问题更加细节化和层次化,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历史学经常碰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三维统一体。任何一个社会,就其社会大系统的构成要素来说,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经济层面;(2)政治层面;(3)文化层面。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在这三者的矛盾运动中发生与发展,教育也不例外。可是,近40年来,人们对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往往只从经济、政治的角度着眼,探讨经济、政治对教育的作用,对于文化的作用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