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四季     
一.自述写这首诗时一直在想,或许我就像这仙人掌一样.守望着,却又不知守望什么。于是.我便将这首诗当作我的自述了,同时,也是四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同时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小诗. 人常说,相遇是一种缘分.我初次读到这首诗,的确可以说是一次偶遇.那是我读高三时的1988年6月1日,这天是儿童节,我记得尤其清晰.对于嘴角已有胡须的我来说,儿童节似乎与我已经不相干,有的只是高三备考前夕的紧张. 书桌上堆满了课本和各种复习资料,我从未来得及做的大叠试卷中随便抽了一份语文练习试卷.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我读到这首诗,顿时,我就喜欢上这首诗.  相似文献   

3.
我爱诗,我爱读歌颂总理的诗,我更爱读柯岩的《周总理民,您在哪里?》。每当我听到作者满怀激情的呼唤,每当我唱起为这首诗谱写的歌曲,我总感动得禁不住流下泪来.短短的一首诗,为什么能如此感人肺腑,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觉得,在千百首同题材的诗篇中,这首诗有其新颖独创之处。首先,激动我们心灵的,是诗篇中饱含的内在的激情。诗而无情,何以为诗?自己不是火种,怎能点燃别人?在这首诗里,作者深厚的感情,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意境深远,形象鲜明,情与景相得益彰,真能“迫使”你与诗人同呼吸共悲欢了。  相似文献   

4.
为信念投身辛苦的、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就是我的生命.我把一天的光阴全凝结在这45分钟内.我认为,语文承传了古诗文的优良传统,课堂的主旋律应该是形象思维.我把一堂课看作是一首诗、一幅画.在备<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我反复推敲这首诗里的每一句话,包括每一个标点.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通过写一枝红杏表现了早春的特点,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6.
张含颖 《班主任》2006,(4):47-48
除夕,我收到了陈娟的贺卡.贺卡上写着一首小诗:"……风把飘落的日子吹远,只留下记忆在梦中轻眠.善良,不是夜色里的松明,却总能把前途照亮,热血点燃.真诚,不是春光里的花朵,却总能指示希望,把憧憬编织成花篮……"诗下还有一行小字:"还记得您教我们的这首诗吗?您的善良和真诚就是松明和花朵,我深深地感谢您!"这张小小的贺卡使我陷入了回忆.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给学生上古诗<草>.这首古诗不难理解.很多学生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所以课前在备课时,我只粗粗地看一下资料,并且只备了一个简案.果然,课刚开始,学生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个说:老师,第一句诗我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个说:老师,这首古诗我早就会背了.从学生的情况看,似乎没有再讲解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10.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11.
翻开马雅可夫斯基讽刺诗集《开会迷》,我就被这些既幽默又深刻的火辣辣的诗句吸引住了,同时也不无诧异地想:难道这些现实感这么强的诗,真是半个世纪以前写下的吗?是的,这本集子里收集的,是马雅可夫斯基一九二○年至一九三○年间写的一部分讽刺诗.马雅可夫斯基是苏联大诗人,生于一八九三年,卒于一九三○年,最著名的作品有长诗《列宁》、《好!》等,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讽刺诗在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和重要的地位.列宁很赞赏他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列宁说:“昨天我偶然在《消息报》上读了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政治题材的诗.我不是他的诗才的崇拜者,虽然我完全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外行,但是从政治和行政的观点来看,我很久没有感到这样愉快了.他在这首诗里尖刻地嘲笑了会议,讥讽了老是开会和不断开会的共产党员.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然而在政治方面,我敢担保这是完全正确的.”(《列宁全集》第33卷第194页) 马雅  相似文献   

12.
解读何为     
趁着何为这次来香港访问,我向心仪已久的作家开口了。我告诉他:我是在读高三那年读到他这篇《第二次考试》的,当时的感受是读诗,读一首诗味葱茏的诗。这是因为,我当时迷上缪斯,读的是诗,写的也是诗,而且有一组诗《马来亚狱中诗抄》很快就要在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上发表。我正是把他的这篇散文当作诗来读的,因为它太像诗了。一个多美好的灵魂,一曲又一曲多美好的歌声,一圈又一圈多美好的涟漪……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浩瀚的诗海波澜壮阔,我撑一叶扁舟,随着浪花起伏.我认识了李白,了解了杜甫,又结识了王维.忽然,几句简单平凡的诗句跳入了我的眼帘,如郑板桥纸上寥寥数笔的修竹,清新,淡雅.于是,这几句诗与你的名姓--陶渊明,一同装进了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的语言策略,把口语引领进诗界革命的创作中,以消解疲态尽显的文言诗歌.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由口语所具有的鲜活易懂、便于传递信息及凸显言说者的主体地位等诸多特点所决定的.诗界革命对口语入诗的倡导与实践,在现代新诗中得到充分回应与继承.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心目中,一首适合朗诵的好诗,应该有激情,能够促人奋发上进;应该明白晓畅,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应该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应该有高潮,别开生面.可这样的诗哪里寻?不经意间,我竟找到了,这就是诗人孙瑞的《有一支歌》.  相似文献   

16.
在《恶之花》中的《酒魂》,诗人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黑暗的鄙弃,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诗人以酒代诗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快乐吧!     
第一次读到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这行诗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他想表达什么意思?不仔细考虑的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诗倒过来才对。不过他的冷静与自信却俘获了我,所以我一直无法忘记这句诗。  相似文献   

18.
读这首诗时正值隆冬,我却似乎隐隐听见了,远处时光的天边传来的春雷的震响,不禁心中也盎然了和这少年诗作者一样的春的也是诗的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一 以问导学——质疑入手,因需受教 师:同学们,我了解到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自读了古诗,初步理解了诗意.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两首送别诗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恰恰与编者的意图不谋而合,请看看书后的阅读提示,对照一下,再读读书中其他内容,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让我知道这两首诗的结构完全一致,都是先景后情.  相似文献   

20.
偶尔,我会在瞬息间生出一种直觉,通用的观感全部淹没,心里的那扇门打开,洪水猛兽汹涌逃窜,等到一切重归于寂静,只剩下一条河在那里缓慢流淌.我总觉得,自己就是那条河.我应该是一条分支众多的河流,总能在某个时刻恍然想起与此刻亳不相关的心情.它们都是以诗的模样呈现的,倘若没抓住,倏忽之间,这份心情也就悄悄隐去在河水的奔流中.有时是“剑外忽传收蓟北”,随着这句诗出现的,是一道名叫“洋蓟火腿肉”的菜.这种生长在地中海沿岸的植物,我第一次见到时,小小地惊呼了一声,记忆自然而然地把它同一首距离地中海海岸遥远的诗联系在一起.而对我而言,这是最好的存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