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七巧这一文学形象是张爱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贡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是曹七巧悲剧形成的肥沃土壤。金钱与门第观念的迫害,使她从一个具有青春温情回忆的可爱姑娘变成一个阴鸷毒辣凶狠残酷的老太婆。在潜意识性变态心理、仇视与嫉妒心理、有意识寡居者护犊心理的驱使下,她反过来“食”了自己亲生子女的幸福,使她从一个“被食者”沦为“食人者”,成为一个“彻底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 ,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性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3.
李滨滨 《文教资料》2009,(17):17-19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写作视角,通过书写女性来探究人性。本文解读了其代表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人变成魔、由被害变为害人的过程,分析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对人性的阐释.以及从中得到的时人生、人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性格复杂变态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学角色理论的角度解读文本,用角色冲突理论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并试着证明形成这个人物的变态心理及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人物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其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金锁记》之曹七巧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扭曲,灵魂被异化,成了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子"母亲,最终走向毁灭.她是畸形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是一个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的人性恶的典型.她的悲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批判了冷酷的封建社会对正常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艺术家或是作家的手中、笔下,丑的事物、畸形的东西愈来愈丰富,也愈来愈具备审美的意味。丑代表人生的负面形象,是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张爱玲代表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变态丑陋,让人过日不忘,一是她身上存在韵悲剧性因素而给读者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再者还因为她对身边人的折磨而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有“张爱玲最出色的中篇小说”之称。《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由特定社会背景、周围环境塑造培育出来,心理和灵魂都具有独特性乃至某种典型性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她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主要表现,以及造成她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可以更加形象地把握曹七巧是怎样逐渐走向变态的。  相似文献   

8.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民生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9.
曹七巧由贪财的兄嫂作主嫁给了一个有钱的残废人,由此她便被金钱锁住了一生的爱与情俗,心理逐渐变态,人性也随之扭曲,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施虐者,并亲手扼杀了一双儿女的幸福。《金锁记》通过七巧这个艺术形象来揭示正是金钱,情俗的力量,使人性扭曲这样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塑造的一个人性扭曲、心理变态的人物形象。其出生的时代、家庭出身、爱情、婚姻和金钱是造成她心理变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作为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作品,它成功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和心理变态的过程。她的变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族。曹七巧原是乡下开麻油店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富室姜家,丈夫是个病人膏肓,完全瘫在床上的男人,七巧没有正常人的生活,为了继承丈夫可观的家产,她埋葬了正常人的情欲,守着活寡。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金锁记》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从一个健康单纯活泼不失可爱的妙龄少女慢慢地走向一个正常人"直觉的那人是疯人"的悲剧人生。论文用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的著作《爱的艺术》中的理论探析其悲剧人生根源。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着力刻划了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曹七巧。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七巧的可怜可恨。本文力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还原七巧心理变态的深层原因:情感的缺失、婚姻的不幸、欲望的压抑、生存的恐惧等。人都是需要宣泄的,七巧只能以另类的方式排遣自己的愤懑,实际就不是常态,让人不得不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怒其不仁。人格的缺陷、环境的逼迫、爱情的破灭最终导致人性的裂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苍凉与震撼。  相似文献   

16.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这个女人叫曹七巧,“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年轻时,她渴望爱情,但父权社会逼迫她用自己的爱情换取一副黄金枷锁。之后的三十年。这副枷锁牢牢地锁住了她。使她从一个被虐者变成一个施虐者。曹七巧就是“相当典型的一种压抑女性,是压抑与歇斯底里人格的典型形象一。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我们品评不尽的作品。早在1944年4月,傅雷就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1]夏志清也将《金锁记》定位于“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但消解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孝慈精神",而且还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展示成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父母常是试图控制、占有子女的"食人者",子女则是软弱、无辜的"被食者"。  相似文献   

19.
典型是体现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生活现象的结晶,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所以典型的存在必然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否则典型人物就不具有存在的必要了。拟就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典型人物,从特征性和艺术魅力两个方面论述典型人物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被誉为是继祥林嫂、繁漪之后的一位不朽的女性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从压抑与反叛的统一体;清醒的痛苦主义者;物欲与情欲的双重束缚者;受虐、自虐、施虐的角色转换;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呈现出的多维多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