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30节中关数学课堂为研究对象,从背景知识、表现形式、认知水平特征等方面对中关数学课堂中的数学任务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课堂中的数学任务数量比美国多,倾向于解决纯数学类任务,美国课堂倾向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国课堂中的练习类任务占比例最大,且多为“无联系的程序型”,美国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已成共识,让数学文化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学生的心灵,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构建数学文化课堂呢?笔者在构建数学文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用诗歌语言组织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富有诗意、充满美感,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在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中感悟数学文化,逐渐领悟数学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数学思维的理论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华人数学课堂之透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同世界其它各地一样,华人地区的新数学课程改革也已经全面铺开,深入到课堂.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改革取向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中产生了激烈的震荡.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和教学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有关华人数学课堂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刻画华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最后,讨论如何在张扬传统优点的同时改进华人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满堂灌、满堂问”的数学课堂催生了大批跟不上、听不懂、学不会的学生,数学课堂留白由此应运而生,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们的青睐.梳理数学课堂留白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研究方向,以期日后研究更加趋于完善.以数学课堂留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中小学数学课堂留白文献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中小学数学课堂留白的内涵、研究价值、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原则,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把握中小学数学课堂留白的发展脉络,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留白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苏明强 《江西教育》2014,(10):22-22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课改初期“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化”等呼声非常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看到了数学课堂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纷纷呼吁“数学课堂应有数学味”,倡导数学教学“数学化”和“去情景化”,这一轮.课改的后期数学课堂开始逐步从“感性”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在考察数学课堂学习现实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它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动力源,包括: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和“意向生成”3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用问题”的系列作和构成“教学用问题链”.“教学用问题链”是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怎样的数学课堂才富有“数学味”。我想,充满“数学味”的课堂应该是既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富有“数学味”的课堂也是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索过程、思考过程和反思过程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学术课堂是站在“学术”的角度定义的一种课堂模式,是利用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内容,达成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素养等课程目标的一种途径.初中数学学术课堂是创生性的课堂,是数学学术素养浓郁的课堂,是充实着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推演、创新和发现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数学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数学精神”,对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来说,是太重要了,然而,对于“数学精神”的内涵、特点、巨大作用和教育功能,我们又知之甚少.开展“数学精神”教育研究应将“基础研究”与“普及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始终不忘数学精神的渗透和身教.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项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行动研究,旨在从数学教师改进自身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来理解职初和经验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差异、改变和共同之处.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数学“带余数除法”的三轮课堂教学,采用匹兹堡大学“QUASAR课题”研究成果中的“数学任务框架”、“任务分析指南”、“保持和降低高认知要求任务的因素”等作为分析工具,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数学是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学科,形成连贯的逻辑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片断为例,探讨将“逻辑连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数学逻辑.  相似文献   

13.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一些课堂出现了偏重“生活味”,忽视“数学味”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呢?根据当下有关“数学味”的不同看法,阐述了一些对“数学味”的认识:解决问题时过程的逻辑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本质是一种客观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内容难度有所提升,课堂教学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也有所增加.面对内容丰富且又复杂的初中数学,学生不仅要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与数学思维能力,还要提升面对新型数学问题的反应能力与做题的速度与质量.本文对“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分析了“三学”课堂的课堂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有数学“味”的课堂不但是指能够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慧、越来越会学的课堂,还是实现教师获得工作快乐、学生获得学习愉悦的课堂.本文着重从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中如何突出数学“味”,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意在引导一线教师突出数学本质,从本原上进行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有重“知”轻“识”的功利化取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的缺失,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文化等.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构建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生成,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生活化”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纵观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味”越来越浓,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即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本味”回归到我们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只有赋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保障课堂的有序教学进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何在教学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每个教师的任务。本文就从当前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出发,以情境为基石,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方法做几点研究和分析,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进而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获得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