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应树立几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性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树立几种意识.1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境意识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  相似文献   

3.
一、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新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实践证明: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精通教材、  相似文献   

5.
林嫦 《广西教育》2006,(7A):86-86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很重视设置能引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除了教材呈现的情境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培养有关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九义“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在有关数学知识的编排上,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比较现实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来再解决原先的问题.但应指出的是,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范例,而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在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使人在解决问题时带有一种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容易影响人对问题情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而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一堂课里,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有计划  相似文献   

8.
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提问、演示、练习等,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点拨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并通过尝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猜想或判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使之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创设启发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任何问题都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所以按照教材内容,教师应该创设出合理的情境,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并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首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及教师提供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图中,提出问题:该生态系  相似文献   

9.
电力拖动生产实习教学,是根据本课程的主要能力或综合能力要求和每个模块都明确应知目标和应会目标构建项目模块;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及结果应用等几个阶段构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审核选取项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项目任务实施过程要尽量与企业实际生产接近。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情知融合"的新型教学意境.  相似文献   

11.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版教材经过多年研究和精心修订,提出了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方式.所谓"情境+问题串"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单元、每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都是从特定的情境出发,设计出一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领悟、理解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轻松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学时从问题情境入手,从提供背景、图例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多方面来组织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该理论要求教师要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将学生引入一定情境,通过探索与讨论,使学生能够在此主题上不断攀升,从而获得对此知识点在理解和认识上的飞跃.高中数学人教B版教材中的习题在数量、质量、广度、深度上较之旧教材有很大的改观和扩充,是教师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好资源.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常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处理教材习  相似文献   

13.
<正>情境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开放式、互动性教学方式,即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提高分析、探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很多,需要进行优化,即对具体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既着眼于教学重难点,将学习内容与具体情境相融合,又着眼于问题设置,提供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合作探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问题等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RME与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在进行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都旨在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更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情境问题”、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以及教材等方面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为低年级孩子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展现给低年级学生,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情境教学概述问题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新课程改革曾提出,对高中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在未来中需要的化学技能和知识.所以高中化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是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尝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节内容,教材借助三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例题重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学会借助画图或列表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调整数量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焕发出生命活力。本文围绕"情境+问题串"的教学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各种情境,能促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深入研究利用好历史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开动脑筋,启发思维,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理解、认识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