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就语法教学中使用输入、输出和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3种不同训练模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对学习者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语法能力决定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如何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法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目前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研究强调语言输入,另一类研究则侧重语言输出。该文旨在分析国内外语法教学研究,比较语法教学手段及其习得效果的差异,认为外语语法教学的输入加工型教学法和意义型输出教学法的效果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语法能力决定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如何使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法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目前语法教学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研究强调语言输入,另一类研究则侧重语言输出。该文旨在分析国内外语法教学研究,比较语法教学手段及其习得效果的差异,认为外语语法教学的输入加工型教学法和意义型输出教学法的效果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丰富语法教学方法,提高语法教学效果,本文通过介绍输入强化理论及其理论基础,就以输入强化———输入流、篇章强化、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四个视角结合实例探讨语法教学.在语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注意,进行情景语法教学,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语法规则和技能,让学生真正内化语法知识,从而准确、流利、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秦琴 《英语广场》2016,(12):61-64
输入、互动及输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涉及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领域,为外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该文概述了输入假说、互动假说及输出假说,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输入和输出,优化输入为基础,重视输出,构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如有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可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其变成可理解的输入。在实际的二语教学中,增加二语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本文拟从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出发,来探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输入。通过对理论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回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语料阐述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输入模式,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话语是学生在课堂上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对学生输入、输出的影响及其在指导课堂交互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及斯万的“输出假说”为理论基础探讨了教师话语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专业语法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语法教学中从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引入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整合语言、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资源来强化语言输入信息,创设语言输出环境,从而提高语法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9.
James F.Lee&Alessandro G.Benati于2009年推出的新著《输入加工教学法研究现状与视角》一书对Bill VanPatten提出的语法教学新方法——输入加工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形成、发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付诸实践。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加工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语法教学方式:一是,就语法教学效率而言,它不但优于传统教学法,而且优于以意义输出为基础的语法教学法;二是,它能够兼容交际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三是,它能够兼容现代ICTS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输入加工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最新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法教学方式,它将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语法教学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有助于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提高语言能力。因此,外语教学中如何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法意识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教学中语法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根据语言形式习得过程的研究,提出语法教学新视角——过程性语法教学:(1)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2)加强性输入;(3)互动反馈;(4)创设语言输出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