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1(2012,江苏物理卷第3题)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  相似文献   

2.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O,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0,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也一定有相等大小的速度和加速度,OB和OA的数值也相等,我们把这种运动叫简谐运动。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解物理题的首要步骤 ,是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审题的质量又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 .那么 ,如何进行物理审题 ?有没有规律可循 ?审题的关键是什么 ?审题的思维起点在哪里 ?1 以文字含义为思维起点在许多物理问题中 ,经常会出现对解题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词汇 .审题时能否对其准确地理解 ,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 .因此 ,逐字逐句地推敲斟酌题目中所叙述的文字的含义是审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成了审题的思维起点 .图 1【例 1】如图 1所示 ,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于固定点O′处 ,若小球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平衡位置O点缓慢地移动…  相似文献   

5.
题目(第30题27分)有三根长度皆为l=1.00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皆为m=1.00×10-2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q=1.00 ×10-7C.A、B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间中  相似文献   

6.
在复习阶段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下面两道综合题题1 如图1所示,一根长为l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 q的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细绳悬于O’点.若在悬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该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沿竖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在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 )  相似文献   

8.
例1 如图1所示,长为 L 的细绳一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小球,把小球拉到 A点使悬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然后释放小球,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学生在解这类题目时往往错误的解答为:由 A→C机械能守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改变了正向思维从问题的始态到终态,顺着物理过程的发展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物理习题,利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比较困难或解决起来十分繁琐,而利用逆向思维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利用因果关系,执果导因例1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杆,上端用铰链连结于O点处,可无摩擦地自由转动,在杆的中点和另一端各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把杆拉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到杆竖直的过程中,杆对中间小球A所做的功多大?解析:由于两小球均在竖直平面内,在杆的约束下做变速圆周运动,虽然杆始终沿半径方向无扭曲…  相似文献   

10.
题目 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把球拉至最高点A,以v0=√gl/2压的水平速度推出,如图1所示.求小球经过最低点C时,绳子所受的拉力T.  相似文献   

11.
例题 如图1所示将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固定在绝缘杆的一端,杆的另一端可绕通过O点的固定轴转动,杆长为L,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杆和小球置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电场的方向如图(1)所示,将杆拉至水平位置OA,并在此处将小球自由释放,求杆运动到竖直位置OB时小球的动能?  相似文献   

12.
等效法在物理解题中应用广泛,本文提出的等效力场法乃等效法的一种,它是建立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力的叠加法则基础上的,在有关复合场问题时应用此法常可把复杂、陌生的问题变为简单、熟悉的题型.本文通过三个例子来说明等效力场的概念和等效力场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如图1(a)所示,把一个带负电荷q=8×10~(-7)库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两块面积很大的竖直平行板间的O点,小球质量为m=2克,悬线长l=6厘米,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2.5×10~4牛/库,小球自悬线水平的B点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O点正下方的A点时速度刚好为零,而后一直在A、B间来回摆动,求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g取10米/秒~2)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习题中,有些题目设问相同但情景略有差异,或图形稍有不同,有些题目情景相同但设问略有差异,有些题目物理情境和设问都相近,但应用的物理模型、解题过程、所用规律和最后结论都有着本质差异.在平时学习和考试时我们可能经常见到这样的“熟题”,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本质差别,导致问题错解而失分.在学习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些“形似”的题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到本质的差别,便可以克服解题中的思维定式,增强应变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下面列举数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等效法是从效果等同出发来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法总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匀强电场有许多性质与重力场非常相似,所以在有些电场问题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场与重力场加以比较,在力、能量、做功方面寻找它们的共性,将匀强电场等效为重力场,按照重力场中物体的运动解决电场问题.例1如右图所示,绝缘细线长为l,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 Q的带电小球,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已知QE=3mg,小球恰好能绕O点做圆周运动,求小球运动的最小速度.解…  相似文献   

15.
题目 如图1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带负电小球,置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O点正下方钉一个钉子O′,已知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是重力的√1/3现将细线向右水平拉直后从静止释放,细线碰到钉子后要使小球刚好饶钉子O′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求OO′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题王有三根长度皆为l=1.00 m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皆为m=1.00×10-2 kg的带电小球A和B,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q=1.00×-7C.A、B之间用第  相似文献   

17.
题目在场强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在O点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曲线如图1所示.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  相似文献   

18.
例1 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定滑轮,细线的一端拴一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经过定滑轮,如图1甲所示。今缓慢地将小球从A点拉到B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细线的拉力大小T的变化情况是:  相似文献   

19.
曾一飞 《物理教师》2002,23(6):52-53
分析物理过程 ,构建物理情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经之路 ,物理习题难解 ,则往往难在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不能分析其物理过程 ,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本文就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谈粗浅的体会 .1 物理量突变在有些习题中 ,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受物理规律或约束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突变 ,学生在解这类问题时 ,容易忽视突变的存在而当作连续变化的问题来处理 ,造成失误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提示突变点的存在 ,分析突变前后的运动情况 .图 1[例 1]如图 1所示 ,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点 ,一端悬质量为m的小球 ,把小球拉…  相似文献   

20.
例1 在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一端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如图1所图1示.把小球拉起至细线水平,然后无初速释放,已知小球摆至最低点的另一侧时,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求小球经过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