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受到广大教师的推崇,表扬被视为教育学生的法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为许多教师的教育名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经常以表扬为主。表扬如果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但面对不绝于耳的"太好了!""你真棒!"之类的激励,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激励?一  相似文献   

2.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随后,与之名称不同但实质相似的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等也"粉墨登场",它们推崇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我们教师不约而同地拿起了表扬这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渴望,人总是喜欢表扬或奖励。来自他人的表扬或奖励,总会激起愉悦的情绪体验,令被表扬者信心十足。这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于是在课堂上,教师表扬之声不绝于耳:"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谁也比不了你"……一个接一个。可这样的表扬多了,学生便不再兴奋,有些学生甚至受不了一点儿挫折;或者过度依赖表扬,没有表扬便毫无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校开展"赏识你的学生"实践活动,以"表扬、鼓励"为契机,赏识学生,帮助他们自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奋力前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分对象、时间、场合滥施表扬,"表扬"无"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赏识教育要施之有度众所周知,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应掌握的重要教育思想,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才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奋力前行.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分对象、时间、场合滥施表扬,"表扬"无"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  相似文献   

9.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一条条铺天盖地涌进我们的课堂之际,在课堂上教师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已成为新课改中教师的共识,这一点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我们不少教师课堂上只表扬不批评,赞扬奖励贯穿始终,表扬格式化、简单含糊、矫情夸张不适度等情况有是非不清之疑。我认为,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走出表扬误区,展现赞扬个性,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生作文评语如何写,这确实是一个让语文教师为难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有人主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丁是丁,卯是卯,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也有人主张作文评语应该提倡赏识教育,用放大镜将学生作文的优点大加宣传,而淡化其缺点,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两种说法各执己见,似乎都有道理.那么,如何评价小学生作文呢?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育界一度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我对赏识教育也是推崇备至.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点也极力表扬,确实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上课时我表扬某位同学听讲认真,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理念的深入人心,表扬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拿起表扬的武器"已成为老师们的口头语.然而,表扬的泛滥或不当,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纯生 《湖南教育》2003,(18):42-43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提倡赏识教育,告诫老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比以往频繁了。然而,某些不当的表扬反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有三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可以称之为"程咬金的三斧子"。第一种:动之以情,即所谓"爱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爱生,强调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强调寻找学生的所谓"闪光点"。如果教师的教育以"动之以情"基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诉诸文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其典型观点就是认为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赏识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教育渐渐成为被教师遗忘的方法,有的学校甚至禁止教师使用任何批评类的语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乐观的思想,失去帮助其客观认识自我价值和克服脆弱心理的机会.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指出: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那么,班主任开展批评教育有什么必要性和策略呢?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实事求是的表扬和赞美,可以帮助学生找回信心,重拾勇气。几乎每位教师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都深知表扬的作用是巨大的。事实上也有很多教师在践行着这一教育理念,在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自己的赞赏。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表扬也并非越多越好,表扬也会成为伤害。因此,表扬也要吝啬,也需慎重。表扬要找准"表扬点",切忌泛泛而空洞。要避免"你很棒""你很优秀"式的大而空式的表扬,要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学生,多给学生赞赏和鼓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而神奇的作用。然而,时下在一些地方,赏识教育却走人了另端,成了纯粹的“表扬”教育。课堂上,“你真棒!”“很了不起!”等赞赏性语言漫天飞,教师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辨真伪,随意评价,课堂严重发烧。  相似文献   

17.
一、善于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育应该是成功教育的法宝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告诚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一至理名言揭示了赏识教育对于成就学生个体的重要作用。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秀的地方,他们不是缺少优点,而是我们缺少对其优秀特质的发掘和培养。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及时地、深入地发现学生行为人格中最优秀的潜质,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对自我能力的积极认知,进而使之确立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赏识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要学会赏识和夸奖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第一时间鼓励和表扬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所表扬学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注意采用赞赏式、兼顾式的表扬,忌用批评式、拔高式的表扬。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了学生,那么当你在工作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管理好班集体,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要从自身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一、赏识班级里的顽童1.赏识"顽童"的开始——发现闪光点。发现了  相似文献   

20.
正几年前,《学会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在全国各大书店问世。从此,"赏识教育"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近年来中小学教育非常提倡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赏识教育这一方法却存在着一些误区,这导致了许多负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