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之中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语文阅读学习观念,对语文阅读抱之以敷衍的态度。阅读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以至于无法通过文章阅读来获取语文信息。语文阅读篇目当中蕴含大量的语文知识,不仅涉及字、词、句的理解,还有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而阅读文章的过程是语文知识整体运用的过程。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能否正确掌握语文阅读技巧,提升整体感悟能力,关乎学生能否通过语文阅读领略文章当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令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准上升到新的层次。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引。本文将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的特点及难点,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当中的整体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冬梅 《学周刊C版》2022,(26):130-132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国家与社会开始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通过“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让人们来了解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经典作品来开展阅读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其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人。文章主要对以经典促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究,旨在引领学生积极汲取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在新高考的改革背景下,高考语文越来越难,阅读量从原来的7000字左右增加到9000字,将来还有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会增加,比往年增加5%-8%,而其他科目相应降低难度。可以说将来在高考中得语文者得天下。要想在考场上决胜千万里,就得重新定位教学手段,释放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大事,了解世界的变化。只有在大格局中熏陶,学生才有广阔的胸襟,追逐自己的梦。为适应新高考,我着重从回归经典阅读这方面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重视传统文化,加强经典阅读,这是一个很好的主张,但是学生面对经典名著时总是面带愁容,提不起兴趣。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的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要学会学习,首先就要学会阅读。在未来社会中,自主阅读不仅是人的一种涵养,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突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凸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王蓉 《学周刊C版》2023,(15):118-120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国学经典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个人素养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回归经典,厚植人文底蕴。文章先分析了国学经典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凝聚着先贤圣哲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是被历史证明的文化精髓,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存在。培养高中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意义的认识,明确不同体裁作品不同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201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占了全卷分数的35%左右,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部分,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陌生的阅读材料能迅速准确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从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阅读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很多前辈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对后人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做好经典阅读回归工作,广泛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加大阅读教学的比重,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对高中语文科目经典阅读回归的重要性和措施做出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强调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使师生关系、沟通交流更为和谐,是彰显学生个性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从五个方面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欠缺,长此以往不仅阻碍了学生语文知识面的拓展,还令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日益下降,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本文是笔者关于实现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所作出的研究和阐述,希望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精英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又称为“经典文化”。它是中学语文课程建设长期赖以发展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英文化处于一种“赢弱”状态,课文的“泛经典化”、经典文本的“滞后态”、精英文化的“低关注度”等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学。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寻找阅读经典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锻炼其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价值与核心素养的充分结合。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背景下,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锻炼其敏捷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与目标(一)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将应试技能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我校在高中三个年级恢复开设语文阅读课。为进一步研究解决高中图书馆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申报了"高中图书馆有效阅读研究"课题。最近本人在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古文观止》经典阅读活动,本文是此项活动的初期报告。经典阅读,是指以文学文化经典为对象的阅读行为。文学文化"经典"大体具有以下特征:主要指传统著作,也包括一部分现当代作品;这些著作或作品关心人的存在和内心感受,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深刻的体认和思考;它们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性,能经受住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能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认为,《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阅读经典著作、提高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阅读历来被称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本文针对目前的高中学生阅读现状,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18,(6)
阅读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好科学引导,帮助他们掌握系统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达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文章首先对高中语文阅读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生活感知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汤芳 《考试周刊》2013,(98):34-34
<正>在语文阅读课上,对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目前,对话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对对话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1.对话教学的含义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形式,它重点  相似文献   

20.
韦务村 《教师》2013,(10):34-34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经典文化已经成为了学习的必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路上迈进。本文以我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经典阅读活动为研究主题,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研究探索来谈谈如何有效的开展语文经典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