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给“自改”以空间——空白效应谈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经过观察、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这就是“空白效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巧妙的画面空白能让人感受到丰富的艺术意境和内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巧妙的画面空白,能让人感受到丰富的艺术意境和内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空白效应”。在班级工作中,“空白效应”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学生自主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巧妙的画面空白,能让人感受到丰富的意境和内涵.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  相似文献   

5.
陈静 《考试周刊》2012,(94):52-52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的大片空白,往往能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完成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而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作家在文本中也会有所写有所不写,这就形成了文本的“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白,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广泛的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思考和感知.充分发掘作者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空白”原是中国画的构图技法之一,即“计白当黑”,有着虚实相映的效果。国画中的“空白”能引发欣赏者去补充,去联想,使人有一种自我参与感,从而得到创作心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留白?我们看画家作画,有时在画布的上端画出一截山峰,一截树梢,中间烟锁云断,出现空白,下端又是山峰、树木。这是绘画中的留白。欣赏者面对画家有意留下的“空白”发挥想象,能得到更完整的画面,更多的艺术韵味。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人的心理对环境提供的完形作用,就是学习。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规则、不完整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形”,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 ,内容含蓄 ,语言凝炼 ,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想的“想象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理解填补这些“空白”,促成“完形”,将会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一、理解、填补教材中的文字“空白”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文的“古□亭口”中的“□”就是“空白”。□是个什么字呢 ?显然 ,作者不是不知道 ,而且稍有文史知识的人也都清楚 ,在浙江绍兴县城内轩…  相似文献   

10.
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1.
留白,本是一种绘画技法。画家在画中留下空白,欣赏者借助联想、想象去补充那些“空白”,领悟画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文学作品中同样有“藏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空白地带。巴尔扎克说过,作家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表现最大量的思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2.
大约从宋朝起,中国画家就意识到了空白的重要性。他们不把画面画得满满的,总是留出大量的空白。马远的构图往往只画一角,人称“马一角”;夏则善用半边取景,人称“夏半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被称之为“计白当黑”。为什么留出大量的空白?是让读画的人可以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画为什么会有空白中国画讲究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不把所有的物体都画上去,不把想说的话全说出来,要给画面留有空白,要给观众留有审美联想的余地,以使“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有此“妙境”方能“通幅皆灵”。画中之白,自有其景在;领悟此景,又会丰富...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城”。 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我”究竟对“那一座”“城”保持什么样的态度?作者没有明说,而是留下大量的空白让你去想象,去联想,去填充。  相似文献   

15.
技法讲解 虚实相生法,就是有的地方做如实具体的描摹,或直接正面地加以叙述.有的地方则不直言其事,而是间接地从其他方面进行叙写,或烘托暗示,让人去联想和想像.进而补充和丰富描写对象,虚实与共,相辅相成。在运用虚实相生法写作时,关键是正确处理和准确把握“虚写”与“实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烨 《教育探索》2000,(12):12-12
一、图元联想效应  联想是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不同表象间发生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图学者,大脑中储存的最基本图元信号有平面几何图形和基本几何体。它们的最大特点是概念接近,涉及范围小,容易产生联想。让它们发生联系,会创造出不可胜数的联想机会,会导致直觉、灵感、顿悟的出现。  在教学中将基本体放置于学生面前,受儿时玩积木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垒出漂亮的空间形体,这是一个近距离联想例子。又如图1,是一道“二补一”的不定形例题。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困在囚车内的人解救出来,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的大规模中小学在线教学调查为基础,以1 039 155名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考察在线学习背景下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家长投入与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在控制家长文化程度后,家长教育焦虑正向影响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同时会“遮掩”家长投入与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间的关系;(2)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受到家长教育焦虑的中介效应作用;(3)高中生家长投入对其感知子女学业倦怠不产生影响,而家长焦虑在其中呈现遮掩效应;(4)家长投入的不同维度对家长感知子女学业倦怠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学习背景下,在小学生和初中生家长群体中,家长的高投入有益于子女学业倦怠症状的缓解;而高中生家长教育焦虑的“遮掩”效应表明了高中生家长更需要通过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来帮助子女克服在线学习学业倦怠问题;不同学段学生所需要家长投入的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会时不时地发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有什么用?”“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的追问。这些是每个行业的人都会遭遇的问题。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文华松 《湖南教育》2009,(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情境联想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由点及面地复习已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如在复习分数有关知识的活动课中,教师可先出示一个分数,然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问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能使学生对分数的有关知识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