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和热点问题,它给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法兰克福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贬抑要么褒扬的研究方法,使得人们以折衷平衡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
约翰·费斯克因其"文化消费主义"的研究主张成为当代英美学界炙手可热的大众文化理论家。在面对繁复多样的大众文化现象时,兼具学院教授和大众文化迷的这一看似矛盾的身份,却为他提供了一种阐释大众文化的崭新视角。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简单论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首先是廓清大众文化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其次是阐述费斯克本人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最后是费斯克文化研究理论上的局限与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4.
以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文化精英主义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三个阶段,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进路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背景下,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将大众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但以下三类问题普遍存在于大众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建构过程中:对学情缺乏了解,学生对展示的大众文化不感兴趣或一味迎合学生而忽视教学内容;课堂娱乐性强,但严肃性欠缺;使用随意,没有考虑其与课程目标的关联度。这些问题使语文课堂陷入形式的花样翻新,教师注重教学技法,却回避了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这一重要问题。从以上三个视角出发,探讨教师在使用大众文化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以迅猛的态势占领学生文化的领地,成为学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大众文化的特点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契合,大众文化传播载体的多样性、先进性,以及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的需要是其重要原因。建设学生文化,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及大众文化的研究,必须革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手段,恰当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注重同辈群体对学生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大众文化对浙江省农村青少年的影响人手,采用实证方法得出一下结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农村青少年和农村青少年大众文化接触和影响差异明显,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电子媒介应加强知识的传播,大众文化提供更多的榜样和优质偶像,传统媒体应该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传播与德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传播与德育现代化邓云洲文化传播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按受社会教化的过程,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学、教育学性质。特别是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行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已愈来愈...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小小说呈蓬勃发展之势并成为近30年文学中的持续热点。这期间也正是大众文化勃兴之时。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小小说呈多元化、市场化、趣味化特征。引入大众文化的考量视角,可促进小小说创作与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大众文化的商业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传播的。在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运作中,网络大众文化显示出如下特征:媚俗化、超复制、网络造星。  相似文献   

11.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在这一进程中,大众文化不可避免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传媒的传播而蓬勃发展,成为当下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2.
王波 《文教资料》2006,(10):134-135
文章简要梳理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指出应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本质特征,做出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应站在当代中国自身的文化语境中来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文化生产方向的把握、对大众文化所传递价值观的整合作用,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透过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建立引领机制,不仅要优化传播机制,还要建立预测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机制、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动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文化生产的机制、区分大众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传播在多元并存的张力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日益渗透,使大众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大众文化的批判和辩解也如影随形。从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是社会生活世俗化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消费性和单向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与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易懂、受众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大众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和历史过程,这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15.
就世界范围来看,大众文化的产生是与都市化相伴随的,它与都市的发展基本呈同步态。然而在中国,目前并不存在成熟形态的都市。大众文化与都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错位与落差。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更多是在向西方的都市化进程看齐。还原到本土城市的现实语境下,这种视角势必带有某种想象性的成分。以想象中的都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大众文化的角度进行解析,进而挖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都市想象的实质,将有助于剖析想象化叙事下国人心理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类型"最初意指文学"文体",在大众文化研究中则指"遵循各种程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得到创作者、观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的生产模式".本文从分析"类型"概念及其内涵变化入手,梳理"类型研究"如何从文学批评发展成为电影、电视等大众文化研究独特方法的过程,彰显大众文化研究与传统文学批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消费为特征的文化,消费是大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女大学生消费置于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浅析了其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剖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女大学生关联着家庭和社会,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研究她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在市场力量和不断升级的新媒体技术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深度介入社会生活,恶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生态环境。对于党报传播来说,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漠视传播的社会责任、恶搞传播解构党报传播的主流价值、平面化传播消解党报传播深度、伪平民性争夺党报传播的受众群、符号空间冲击党报传播的现实空间,大众文化对党报的传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在加速。在这一进程中,大众文化不可避免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传媒的传播而蓬勃发展,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媒介与大众文化研究是一个跨文艺学、媒介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既有研究语言艺术、文本图像的,也有研究影视镜头内容和流行歌曲的,本期刊出的三篇论文,便分别聚焦杂志封面、青春电影和有声读物,视角都很独特,写作也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