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几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传统短跑理论强调“后蹬是人体前进的动力阶段”,“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快,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这种认识忽视了高速跑动过程中,人体各运动环节用力的共济性和系统性,缺乏对跑动中摆动腿摆动动作主导作用的深刻认识。有人把现代短跑摆动式着地技术看成是“屈蹬式”蹬伸技术,这种观点忽视了跑动动作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益。我国学者王保成(1995年)提出,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这种观点与国外大量有关研究资料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短跑后蹬技术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的由来 关于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定论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权威性田径书刊中尚未有定论。8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短跑技术分析时发现,世界优秀短跑选手  相似文献   

3.
对短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短跑后蹬要求膝关节不充分伸直的技术 ,目前已被我国短跑界所接受。但是 ,对于后蹬不充分伸直的技术概念以及训练的方法手段 ,尚存有诸多模糊认识。这在客观上影响着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 ,本文就现代短跑后蹬技术的概念及其“屈蹬式”技术的关键因素 ,试析一二以作引玉之砖。1 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的由来关于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定论的概念 ,目前在国外权威性田径书刊中尚未有详细报道。只是在 80年代初期 ,我国的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短跑技术分析时发现 ,世界优秀短跑选手的后蹬腿膝关节的曲屈度 ,…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优质塑胶跑道的问世,短跑技术由“后蹬型”向“快速摆动型”转变。突出表现在后蹬技术由原来的充分蹬伸向不完全蹬伸(下称屈蹬式)的技术发展。此技术可谓短跑后蹬理论的一大变革。这一变化引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中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不同的后蹬技术相比较,对现代的短跑“屈蹬式”技术进行理论性分析和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迅速提高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后蹬跑”是传统的跑的专门练习之一,要求后蹬腿充分伸直,是传统上改进跑的技术和提高后蹬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屈蹬跑”是新式短跑技术,其后蹬结束时不象传统跑那样后蹬腿完全伸直,而是在膝关节处有一定的角度(膝夹角为150度-156度)。世界短跑名将刘易斯等都采用“屈蹬跑”技术。  相似文献   

6.
施宝兴 《体育科研》2010,31(6):40-43
采用测力、高速录像及特殊的数据平滑处理方法研究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田径技术原理的探索。结果表明,支撑时期可以分为着地阶段和蹬伸阶段,蹬伸阶段可分前蹬,后蹬前段,后蹬后段。途中跑前蹬段是人体重心垂直方向向上加速的重要时刻,前蹬时下肢一定程度的垂直加速用力虽影响水平速度,但对提高垂直速度有积极意义,前蹬和后蹬前段是身体重心垂直向上加速运动的阶段。着地缓冲后的前蹬用力也是实现良好成绩的技术之一。途中跑着地和前蹬阶段失去的水平速度损失完全可以从后蹬中得到补充。着地点过近对前支撑阶段获得重要的垂直速度不利,支撑阶段离地前的20ms身体重心速度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少儿业余田径训练中,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较好掌握技术动作是训练的主要目的,作为跑的专门性练习中的后蹬跑和跳跃练习中的跨步跳,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的练习手段。后蹬跑的练习是帮助学生体会和掌握跑的蹬地与蹬摆配合技术,跨步跳是提高下肢力量、全身协调用力能力的主要的跳跃练习方法,它们对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短跑及跳跃项目的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短跑支撑技术的发展看体育专业短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屈蹬”技术的出现,与体育专业传统的充分后蹬教学理论与方法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运动学的方法,对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支撑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体育专业学生后蹬技术教学应采取“多元化”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一、对短跑摆动腿后摆的认识传统的短跑中一个复步技术包括:前摆、前摆后的下压、支撑、后蹬,分为前摆阶段、前支撑阶段、最大缓冲阶段、后蹬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短跑的技术正由以前的后蹬式逐渐转变成以强调摆动能力为主的"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屈蹬式短跑技术,这种技术与前一种技术的主要区别就  相似文献   

10.
胡巍 《中华武术》2014,(10):20-21
单独论述"摆动力量"是因为现代短跑技术修正了传统的"后蹬脚是推动人体前进的唯一动力"的落后理论,转而强调摆动动作,既然现代短跑技术强调摆动动作,那么,摆动力量自然成为关注的话题,而在短跑训练中,重视蹬伸力量训练,忽视摆动力量训练的现象,目前仍然存在,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屈蹬式”短跑后蹬技术能够改变“后蹬型”技术的不足.“屈蹬式”后蹬结束时,膝关节仍保持较小的角度(150°~155°)这样就保证了屈膝肌较大的肌拉力角和拉力矩.另外小腿前倾用、后蹬角小,利于增大水平分力,减少重心波动差.因此在“屈蹬式”途中跑的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的生物力学特点是由大到小.对人体运动的作用,首先是使人体作向前上方加速运动;随后是使人体作垂直方向惯性运动、作水平方向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12.
后蹬式与屈蹬式短跑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屈蹬式短跑技术的支撑腿后蹬幅度小,膝角变化小,支撑时间短,向前水平速度大,蹬伸动作速度快,优于后蹬式短跑技术,有利于提高短跑速度。  相似文献   

13.
支撑高抬腿的作用是体会、改进和完善短跑时摆动腿前摆、后蹬的技术,增强蹬、摆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从而提高短跑速度。  相似文献   

14.
短跑是我国一项比较落后的运动项目,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重视短跑的理论研究。本刊第一期《学报》发表了陈有源同志《短跑动力的研究》一文后,收到了田一彬同志《短跑的后蹬力理论动摇了?》的商讨性文章。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此文在第三期《学报》上发表了。为了使论题进一步深入,达到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之目的,本期又刊发了陈有源同志答《短跑的后蹬理论动摇了?》一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为我国短跑运动冲出亚洲,早日腾飞世界尽力尽责。  相似文献   

15.
支撑高抬腿的作用是体会、改进和完善短跑时摆动腿前摆、后蹬的技术,增强蹬、摆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从而提高短跑速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塑胶跑道的使用,器材设备的更换,短跑技术的改进(加快蹬摆速度,缩短支撑时间,加快步频),传统的后蹬型技术已不能适应短跑技术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屈蹬式技术,即短跑后蹬阶段支撑下肢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该技术已被世界大多数优秀运动员所采用。本文根据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特点,对跑的专门性练习进行分析,探求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跑的专门性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技术分析 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点也由原来的“摆动式”发展到当今的“屈蹬式”,在技术上更加强调高抬大腿、积极送髋、快蹬快摆、积极扒地,后蹬瞬间支撑腿膝关节不完全伸直的屈蹬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广泛应用,在跑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高重心、高摆大腿和短促的后蹬动作的跑法,形成更加适合快速跑的技术。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大重量、大强度的深蹲练习来增加腿部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固然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但是这种训练侧重于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会造成肌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18.
后蹬跑是短跑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专门练习。它主要是增强大腿后部肌肉力量,体会跑时后蹬阶段够、膝、踝三关节用力顺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发展腿部力量,对纠正后援用力不充分和“坐着跑’等错误动作作用很大。现归纳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供选用。一、原地和支撑练习1.双手扶支撑物(肋木或墙壁)做后俊和前摆的练习。要求蹬地时充分送破,另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2.俯撑做后蹬跑练习,要求后蹬腿蹬地时充分蹬直。3.原地弓箭步交换跳,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上体正直,蹬地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出。二、行进间练习互弓箭步走,要求前腿弯曲,…  相似文献   

19.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其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项力量的有效发展。传统的短跑理论认为:跑的动力主要靠后蹬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了加大跑的动力,支撑腿的髋、膝、踝3个关节要尽可能的蹬直。因此,在训练中就得出了应尽可能发挥伸膝肌肉的力量。由于受上述观点的影响,在力量训练中则过分强调以杠铃为主要手段的力量训练来发展伸膝肌群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短跑技术要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是不容易的,然而,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这一点。技术上的完美应该以人体运动力学为依据,片面理解或满足于一知半解,往往把事情弄坏。中外资料和教科书中常常谈及: 1、“蹬地腿的力量越大,则人体前进的速度越大”。于似乎有些人就不遗余力地着眼发展腿的后蹬力量。 2、“减小后蹬角度,不仅有利于增加水平分力,而且能降低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运动员必须根据自己素质发展的水平,采用最合理的后蹬角度,并使后蹬用力方向力求与前进方向一致。”于似乎有些人就照此办理,使上体前倾角度加大(上体与垂线的夹角)以此减小后蹬角度,增大水平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