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教必先强师,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建设最基础的工作重心。为保障中国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从体系布局、全环节建设、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入手,在体系布局上优化教师教育培养结构和供给结构,在全环节发展上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内涵建设上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特色教师教育文化,同时基于数字化转型建构“精量式”数字化教师教育体系,为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被认为是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芬兰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个人经验型教师培养到研究本位型教师培养的转变,并不断完善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其教师教育在招生上实行“优中择优”的标准,在课程上以研究思维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上以行动研究为特色。文章试图探析芬兰的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师教育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上,我国教师教育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上的分离、理论学习与实践上的脱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意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实现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全程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训练相结合,提高完善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对策,将中小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中,必须关注如下问题: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如何协调学术性和师范性;教师教育的教学是否可以引入小班化教学;教师教育的评价如何保证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在教师教育的运行上,引入市场竞争是否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教师教育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师资质量 ,是我国教师教育必然的选择。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础 ,为保证教师专业化 ,我们必须在教师教育政策上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教育治理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大规模测验结果与研究表明,教师质量既是影响学生学校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挑战、教师教育的平庸表现以及教师教育研究的知识陷阱,展开教师教育问责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改善教师质量的有力政策工具与补救措施。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教育问责的改革不仅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而且导致了宏观层面上教师教育政策的同质化、中观研究的工具化以及教师微观发展上的技术化。从而,在不损害教师专业精神发展和研究自治的情况下加强教师质量管理和扩大教师教育政策空间成为一种可能的突破方向:一是在政策话语上进行基于国家教师教育现实的情境构建;二是在研究证据方面构建开放的立体方法论;三是在教师专业文化上形成自下而上的内部问责。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发展必须与基础教育发展相匹配.然而,目前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脱节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是:树立教师教育新理念、统整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教师教育方法和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的对接、课程上的衔接、方式上的互动及实践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是教师研究的重要之维,对推动教师发展乃至教育变革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CNKI中有关"教师教育信念"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教师教育信念研究涉及到教师教育信念的结构、影响因素、教育信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教师教育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信念的转变等内容,我国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趋于丰富和细化,其中,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信念关注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主要的方面。虽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在研究内容上,需要在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教育信念转变及其路径等方面加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积极融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并借鉴"隐喻"、视频分析等新兴的研究方法,增加研究深度;在研究导向上,加强教师教育信念的本土化研究,充分重视行动对教师教育信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瑞典对本国教师教育进行了几次改革,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上由传统的多轨制变为单轨制,课程设置上凸现教师专业化特色,体现了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瑞典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而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是农村教师,占到全国教师80%以上,整体上力量薄弱、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紧缺,合格教师补充不上;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体系”是由国家通过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的系统。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包括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教师教育体系不仅在纵向上涉及到教师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横向上亦包括教师教育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对教师教育领域关注外在标准与关注教师内在主体性之争进行讨论。本届峰会关注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在内容上通过关注教师作为主体性存在与教师作为社会建构存在两个方面呈现,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质性研究,体现出教师教育研究人文主义取向。人文主义取向教师教育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教育需要首先关注并理解教师作为“人”的存在;教师教育研究应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实现教师教育研究的全球视角与本土情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师教育"大学化"转型是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假设,将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趋大学化"阶段和"大学化"阶段。"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被置于大学中的教师教育,而"趋大学化"阶段的教师教育是院校中的教师教育。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与大学化教师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文化氛围、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为此,"趋大学化"的教师教育应该在学科综合化程度、学科学术性积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以教师教育的定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国际教师教育范式转移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种话语上的转向,这种转向实际是教师教育范式的转移。新的教师教育范式在目标确定、组织管理和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征。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不同,新的教师教育范式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两种哲学对知识与人性的不同看法是两种教师教育范式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在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现状及困境,从第四代教育评估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评估的有效路向:在评估理念上,坚持共同构建、全面参与的专业质量评估观,从质量监测转向全面质量管理;在评估指标体系上,坚持评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建立教师教育专业分类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组织上,坚持评估主体多元性,采取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专业质量的外部、内部评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逐渐转向"主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教师教育范式的结构性调整上,也表现在心理学基础的转变上。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观主义"教师教育范式将教师视为建构的主体,强调反思、实践、对话、合作等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注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心愿,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探究,无疑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教育失去了教师,或者说是偏离了教师的现实生活,那么,教师教育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教育便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由此,教师教育必须回归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智慧教育呢?智慧教育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教育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即刻投入.智慧教育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能够保持瞬间的、积极的行动,从情感上、从反应上,由衷地行动.当教师作为富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时积极地、敏感地、反思性地与学生生活──搜寻恰当的语言或行动,教师也只能隐约地意识到自己行动."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说是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