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剧中,"神怪剧"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从这一题材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创作特征,以及创作误区等三个方面,结合典型的作品,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剖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电视剧的一种主要创作倾向是平民化创作风格的流行,而且大行其道地充斥于电视屏幕上。从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孙红雷系列》《王姬》系列,到近时播出的《保卫爱情》系列,以及省内其它频道播出的《欲望》《豁口》《姐妹》等无不是平民化创作风格的蔓延。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电视剧作为电视文艺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长期以来占据了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3.
随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其中的融合共通之处则在加强。笔者以为.这三种文化的交互融通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首先.在共时性上的一种交叉关系,或者说,是种比较明显的横向力量交织关系。其次,在历时性上存在着纵穿关系,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这是贯穿数种文化形态的内在轨迹,不易觉察而又一直在它们横向的沟通上体现着聚合的力量。二者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三元结构中的“共享文化”。对于“共享文化”的探讨可以在定程度上拓宽电视剧的创作视野.深化创作理念,从而使我们在把握具体的一种电视剧文化形态的同时兼顾多元文化需求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看电视剧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因为电视剧里故事的魅力。观众喜爱电视剧源于对故事的渴求,这也是观众对电视剧的第一审美需求。由此,最善于讲故事的艺术形态——电视连续剧应运而生,并主宰着当今的电视荧屏。观众对电视剧审美需求有以下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视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戏曲电视剧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尽管创作界和理论界对如何把戏曲这种已相当成熟的传统艺术和电视剧这个相当年轻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颇为踌躇,而且尚无定论,但不管怎样,截至目前,戏曲电视剧创作界确实有了表现不同地域特色的成熟作品,甚至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已有了浙派、皖派、海派之分。  相似文献   

6.
朱瑞君 《新闻世界》2008,(8):119-120
军事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然而近两年“红色偶像剧”的泛滥让部分军旅剧也陷入了娱乐化的尴尬境地,本文主要通过几部典型的军旅年代剧和传奇剧来分析部分军事题材电视剧偶像化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介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总是有选择、有倾向地向受众展示人与其他各种对象的关系,这是新闻传播实施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样,娱乐新闻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方面,也要承担一种人文关怀的责任。然而,综观目前娱乐新闻报道的现状,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让人不得不审视起传播过程中人文品位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明波 《传媒》2015,(4):74-76
在央视频道以及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播出中,人文地理类的纪录片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充分证明,受众目前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有比较高的兴趣.人文地理学丰富了纪录片创作者对“空间高度”的认知,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的发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指导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尧  晓蓓 《出版参考》2004,(10):45-45
“文化大散文”的出现和盛极一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留给我们的重要记忆之一,而它由盛而衰的过程仍然在持续并且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那时,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建立的中华民国却只是有名无实。中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逐渐认识到建立一个徒有虚名的政治体制对于中国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改造人的思想。而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可以说,当时知识分子实现人文关怀是历史对他们作出的要求。报刊人文关怀的思想溯源“人文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作为一个具体的名词提出并发扬光大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的一些学…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提高传媒公信力的有力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文关怀”是关注度较高的词语,在英特网上搜索“人文关怀”共有15万多条结果。当今新闻传播亟待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它是传媒公信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体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静 《记者摇篮》2009,(11):75-75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引入中国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它颂扬理性,崇尚人之经验或理性的知识,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和崇高,大力倡导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文关怀的核心,就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创作了一批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优秀剧目.本文结合对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的分析,总结了25年来"剧中心"在人物传记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原则、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同时,对创作中存在的人与史、史学与芙学,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关系的处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俞春江 《视听纵横》2005,(2):110-111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新闻媒体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篇幅和时段。这种关注体现着人精神,回应着大众对媒体的期待。然而由于对人关怀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甚至还造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沈静 《青年记者》2006,(14):22-23
回首近几年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与创作,不能不谈及杨阳导演。从《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牵手》、到《记忆的证明》,杨阳导演四次获得飞天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从家庭生活题材到战争历史题材,从反映婚外恋到反映中日关系的战争与政治题材,她的作品扎根于时代,贴近现实生活,把握社会生活与时代发展跳动的脉搏。她塑造出牛玉琴、肖月华、夏晓雪、王纯、钟锐、萧汉生、萧忆等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她淡泊宁静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用一部部作品写出了一名优秀导演的成长轨迹,也给浮躁与喧哗的娱乐圈注入了一份冷静和理想。  相似文献   

16.
浅析网络媒体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人为本”成为党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的大背景下,网络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要处理好道德、利益以及受众的关系,在引导受众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有利于社会稳定方面。应发挥传媒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人类高层次需求,不论教育者、被教育者亦或教育行为自身,始终是一种人的活动,充满着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从这一点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学校里,我们提倡“尊师爱生”,这是一种人格上的尊重;教育行为中,我们讲究“循循善诱”,这是一种人性的关怀;而教育过程,我们认可的是“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是针对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精神关怀方面有所失落而提出的,即要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关心和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人文关怀的实质主要是确立人的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主力军,担负着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净化社会文化思想的重任,应该在新闻报道中重视和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笔下的新闻才更具亲和力,这也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令人遗…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人文关怀意识的薄弱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人文精神在西方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动了近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从公元前1世纪前后至公元5世纪,独立意义和古代图书馆在西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图书馆及向普通学者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随着17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图书馆管理方式上以读者方便利用图书为前提。由此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加速形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更加重视文献的利用,更加关注文献的管理和传递服务。  相似文献   

20.
乔鲁京 《新闻战线》2020,(24):92-95
《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不囿于既有概念的束缚,在创作中坚持用电视剧的思维做纪录片、用纪录片的思维做电视剧,不断寻求影视剧和纪录片之间的"破壁",最终真情实感的纪实讲述与影视剧情节相结合,静物拍摄与背景讲述相交融,让战斗的细节更丰满,让英雄的形象更清晰,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和亲切的传播界面,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成功开创了"纪录剧"的创新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